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蹭网”不可取

海外网 刘思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19日   第 08 版)

  以为“关掉自家Wi-Fi就好”的家长发现,各种破解Wi-Fi密码的“神器”让孩子畅玩无阻。
  商海春作 新华社发

  “蹭网”,简言之,指的是通过非正规途径,侵占并盗用他人上网资源的一种行为。随着“蹭网”一族出现,许多公共场所以及个人的网络都在被他人“蹭用”,从而导致了信息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

  

  “免费”上网的“秘密”

  在这些标有诸如“一键连接,极速上网”、“十亿热点覆盖全球,随时随地一键联网”、“通过地理定位,自动搜索周边商家Wi-Fi(无线连接),已累计覆盖了全国超过1亿的Wi-Fi热点”等功能介绍的“蹭网”App中,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实现“免费”上网的“秘密”。基于流量资费相对较贵的背景和共享、互帮互助的理想目标下,这类App在安装到用户的手机上后,会将用户手机中所记载的连接记录上传到App的服务器中,轻而易举地拿走不同用户上传至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并分享给其他用户,实现所谓的“免费”上网。

  因此,在“免费”的诱惑下,“蹭网”成为一种流行。不过有手机用户表示,在初次接触这种App时,感觉既方便又神奇,就忍不住下载了,但使用过后心里总有些许担忧,不知道自己的密码会不会也被App自动获取了。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蹭网”App研发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它的使用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也就是说,在认识“蹭网”App的过程中,人们应该首先观察“蹭网”行为有没有对他人造成损害,会不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规制这一行为。

  “蹭网”扰乱网络生态

  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大约为7亿,可以说“蹭网”App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沈逸表示,廉价的互联网接入在人群中有特定的需求。生活中,具有高速率、稳定性和合理收费标准的网络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永江则表示,除了网络免费服务的观念,“蹭网”App的流行还与部分未成年人规避家长对其上网时长的控制有关。有部分App技术开发商投其所好,研制出共享信息的手机软件,供用户下载使用。

  然而,在使用“蹭网”App后,众多手机用户却表示这类应用并不如想象中的便捷、有效,甚至面临丢失密码和泄露信息的安全隐患。谢永江认为,虽然包装在资源共享的美丽外壳下,但“蹭网”App至少在三个方面涉嫌违法:第一,如果“蹭网”App是由未成年人下载并向服务商分享上网密码,且是在未得到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通过分享方式得来的“蹭网”就是非法的;第二,“蹭网”App推崇的共享原则破坏了现有网络服务市场中基于家庭计费方式的正常秩序,是对正常财产权的损害;第三,分享密码和信息还可能会给部分非法分子提供窃取个人信息的机会,扰乱网络健康生态。

  网络安全重在规范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网络安全问题高度重视。2017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刑事违法行为做出详细规定,为惩治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具体、有力的法律武器。

  针对网络系统中出现的“蹭网”类App,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做出专门通报,点名“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移动App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网络系统和盗取用户个人信息,随后工信部要求有关部门开展调查,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处理相关行为。对此,谢永江称,总体来说,蹭网App弊大于利,建议做下架处理。

  在沈逸看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制定网络管理规范是解决“蹭网”行为的两个必要手段。其中,促进“蹭网”App内部数据安全,规范“蹭网”App的使用是整治“蹭网”乱象的当务之急。目前关于网络使用,并没有一套标准规范。要解决网络规范使用的问题,就要明确划分可共享网络与不可共享网络的标准。此外,还要规定平台责任,即提供和维护App的人员如果由于维护不当而造成数据泄露或挪作他用,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有必要对互联网接入费用进行相应调整,保证手机用户高效、安全地上网,享受改革的红利,减少“蹭网”行为。

  沈逸表示,对于“蹭网”这一新的互联网现象,国家必须规范互联网的生态体系,避免无法可依的情况出现。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的想象力是没有界限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要能够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推动社会的更可持续发展。

沉醉深山温泉乡(海客游)
“租生活” 正流行(网上中国)
“蹭网”不可取
搭互联网高速列车(互联网大咖秀)
责编:庞 晟 邮箱:pangsh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