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追书记(我与书)

□ 孙连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16日   第 07 版)

  读了一本书觉得非常好,感觉就是写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或者被书的内容触动,动情、震撼、不能自已,这样的书便希望拥有。但现实往往是,喜爱的书与我们擦肩而过,过后思念心切,满世界寻找。找到了心满意足,找不到则“望眼欲穿”,心像猫抓一样,煎熬不已。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译林》杂志上看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春天里》。那时我还年轻,读的文学作品不多,外国作家的作品更少。清晰地记得小说的开头描写的巴黎春天:阳光正好,暖风轻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般的微笑,每家窗口的女佣都在幸福地歌唱……当时我深深地陶醉了。

  过后,每年春天一到,我就想到这篇小说,想再看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想看这篇小说的念头愈加强烈,那份思念之情有时弄得自己寝食难安。但去了许多家书店、图书馆和旧书摊,都没有发现《在春天里》。后来有了网络,我就在网上搜莫泊桑的作品,却没发现这篇小说。直到去年,我在书店里看到《莫泊桑小说选》,无意中发现里面有一篇题目叫《春天》的,一读之下,竟然就是《在春天里》这篇小说!我当时激动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啊,想都不想,立马将书买了回来。

  当然也有不那么幸运的事情。也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一本没了封面的文学杂志上看到浙江作家王旭烽写的中篇小说《从春天到春天》,写一个当车间主任的“哥”和“小妹”的故事,“哥”的幽默和“小妹”的乖巧拨动了我的心弦,特别是“小妹”,其可爱形象堪比《射雕英雄传》中的“蓉儿”,让我喜欢。可惜,这本杂志非我所有。于是,我又是满大街寻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绝望之下,我决定向作家求助。那时,我只知道她是浙江人。我想,能写出这么好小说的作家,浙江的文学期刊《江南》应该知道她吧?于是,我修书一封向《江南》杂志社求助。时隔半年后,《江南》编辑真的给我回信了,告诉我王旭烽老师在浙江省总工会幼儿园工作,让我直接联系。我看到了希望,当即给王旭烽老师写了一封信。遗憾的是,可能她又换了工作单位,一等再等,一直没收到作家的回音。我依然没有放弃对这篇小说的“追踪”,这么多年来,无论到哪一地方的书店、图书馆或旧书摊,总会留心寻找,在网络上也在不断地搜寻……

  人生短暂,难得遇到几本自己真正喜欢的读物。曾经错过的书我将一刻不停地追下去。

丝路:渊博迷人的精神之路(“一带一路”文化)
2018年9月“中国好书”上榜书目
追书记(我与书)
从“自”说起(读书解字)
智能时代人类的使命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