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报道过许多学习“小语种”的学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业前景。总体说来,大家都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就看学成后,每个人怎样扬长避短。而从长远来看,积极沟通,结合专业,找准定位,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
积极交流
展现沟通优势
推开门,谢军走进了面试间。这次,面试官向这位中山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高材生提出的,是与中东地区相关的话题,而她则用流利的阿拉伯语进行了表述。“因为在约旦大学留学了一年,我对自己的阿拉伯语水平更有信心了。面试时敢说,与面试官交流得很顺畅。”谢军顺利通过面试,获得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小高(化名)目前在一个中德合作的“2+2”留学项目学习。她先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两年,如今在德国雷根斯堡继续学业。据她介绍,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流利的德语给她加分许多。
小高的一位朋友也在德国参加了当地的工作面试。这位学子学的是管理专业,已经在德国学习生活了5年,“德语说得像当地人一样好”。这次她面试的是德国格特拉克集团。最后,在众多应聘者中,凭借着中文和德语的双重语言优势,她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工作。今后,她将参与集团的对华业务。
同样是中山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杨盾在约旦留学期间参加了许多当地的活动,也结识了一些当地人。通过参加活动,他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还为今后工作和创业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小语种专业的人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语言能力比较强。这就是优势吧。”杨盾如是说。
“多学会一门语言,就多了一种思考方式。”
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和英美文学专业的王辛佳认为:“多掌握一门语言就相当于多打开了一扇大门,多接触了一个沟通的维度。尤其是在外企或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恰恰是小语种专业的人,可以将本不相互了解的文化和习惯连接起来,从而更容易成为企业内部沟通的核心。”
结合相关专业
寻求独特之处
将小语种表达能力与其他专业结合起来,也是许多学习小语种的海归的未来发展规划。
“我有一位同学正在准备考法学研究生,他打算做一名处理中阿法律问题的专业律师。虽然这个工作面向的范围不大,但是能够成功地将阿拉伯语和法学两者组合起来的人才更少。如果他能做到,就堪称‘无敌’了。”谢军分享了一位同班同学的未来打算。
郭梦真曾在乌拉圭留学4年,3年前从乌拉圭回国继续深造时,她并没有选择对她来说相对容易的西班牙语,而选的是建筑专业。谈到这样选择的原因,郭梦真说:“一方面,因为我已经掌握了西班牙语,可以和当地人自由交流,也习惯了西班牙语授课;另一方面,爸爸嘱咐我,语言只是交流工具,如果你既学了医学、建筑等专业,又精通某种语言,那才是‘锦上添花’。”
学子小高也认同“语言是一种工具”的观点。“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最好再选学国际关系、文学等另一个专业。仅以一门外语做专业是不够的,但外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从事某个专业。”小高和她周围的同学在外语之外,大多又学了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专业辅之以语言优势,他们寻找实习与工作的过程总体来说很顺利。“把简历投了几家公司,都接到了面试通知。”
象象所在学校的西班牙语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文学与企业管理。她选择了企业管理。在她的课表中,不仅有西班牙语的相关课程,还有一门艺术史和两门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其中一门课要求我们模拟运营一家公司,每节课都要提交一个关于运营公司的作业,比如利润表、营销方案等,我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象象说,“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除了语言之外,还辅修其他专业,如会计、金融、法学等,以便在未来就业和发展上有更多选择。”
什么样的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吃香”?王辛佳认为,是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即语言优势加上另外一个专业优势。所以,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同学,除了该语种外,最好还要学习其他语种,或学习其他专业,这样就业面才广。”王辛佳这样判断。
他认为,国内高校对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坚持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复语型人才的方向。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就有德语加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才会更加顺利。”王辛佳总结道。
找准定位
利用反向语言优势
谈及海归的语言优势,郭梦真认为,运用这种语言优势,不必拘泥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她建议说,学习小语种,还可以充分利用反向语言优势。“比如因为会中文,在一个说西班牙语的国家,工作机会还是蛮多的。可以教中文,也可以去旅行团兼职做陪同翻译和导游。”在乌拉圭留学期间,郭梦真通过与当地人沟通学会了西班牙语,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些相关兼职,主动运用学到的语言。
谢军同样表示,利用反向语言优势,是她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之一。她选择回国后在互联网公司实习的原因之一便是看中了互联网公司大量的外派机会。“我理想的工作是中东影视领域。我想把中国的影视文化推广到那里,而这方面的阿拉伯语人才还是很欠缺的。”谢军说道,“其实中国近年的影视作品很不错,我身边部分学中文、来自中东地区的同学也反映,都看过中国的电视剧且很喜欢。只是语言成为了障碍。”
郝睿2006年到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学习意大利语言和文化专业,硕士毕业后回国从事教学工作。谈及掌握两门语言的优势,郝睿认为:“现在全球都需要中文人才,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合作颇多,因此在意大利,中文人才的工作机会还是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