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03日 星期六

刘文娟:

“针针”医者心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03日   第 10 版)

  图为刘文娟正在重庆市渝中区的义诊活动现场为病人诊治。

  刘文娟还喜欢开赛车。在2018重庆“金菱杯”车王挑战赛中,她和同伴获得了卡丁车双人组第三名。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刘文娟,并没有想过留学回国后要继承家传的中医事业。她的父亲刘光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还在重庆建了一座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刘文娟说,是汶川地震中一幕幕难以忘却的生死离别改变了她。

      

  “汶川地震让我明白,

  医生真的可以救人于生死之间”

  曾在新西兰留学的刘文娟,自幼随父学医。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但在回国之初,她却对家传的诊疗技艺没有兴趣。

  “我想做些属于自己的事。”刘文娟说,“那时,我有种傲气,想要自己闯一闯;没想过要参与家里‘中医少林堂’的经营。”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骨子里却有种不服输的韧性。喜欢做“背包客”的刘文娟,酷爱户外运动,成立一家户外运动品公司,是她创业之初的兴趣方向。那时的她,一心想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想学中医,父亲的事业是父亲的,我是我。”刘文娟说。

  她自己也没有想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改变了她的想法。

  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重庆的刘文娟迅速联系了自己其他做户外运动的朋友和登山协会的成员,大家常年从事户外运动,都熟练掌握了一些紧急救援的相关技能,可以参与救援。因为觉得震区危险,父母不愿让她前往,在准备好各种物资的出发当天,刘文娟才在电话中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汶川。出乎意料的是,父亲非常支持,还坚持要一起前往。

  “那次去救助伤员,父亲是队长”,刘文娟说,“年轻人体力好,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来自医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一起前往,他们懂得一些处理伤口的知识。但是父亲懂医术,医生在现场所发挥的作用我们真的没法比。”

  擂鼓镇,位于北川县境东南,作为少数几支进到震区的民间医疗队,刘文娟组织的救助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生死之间,她第一次意识到医者救死扶伤的意义竟如此深刻。“在那种时候,医生是最重要的,像我父亲这样的医者才是能够真正帮助到灾民的人。这对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刘文娟说。

  “我做过许多尝试,

  深知创业不易,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经历了生与死的震撼,刘文娟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她重拾幼时学医的基础,继续跟父亲学起了医术,家中的“刘氏刺熨疗法”,是刘氏先辈世代传承的独门医术。渐渐地,已成为中医少林堂传承人的她,从父亲身后走到前台,既要行医诊疗,也要为中医少林堂的未来做打算。

  刘文娟在新西兰学的是语言类专业,跟治病行医大相径庭,她只能从头学起。“运营中医堂,我没有经验,很多事情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刘文娟说,她认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出去留学几年再回来,对国内的一些情况比较陌生。刘文娟说,“想做的事情,不知道去跟谁合作,不知道去哪里借力。这是我的短板。”

  辛苦之余,行医带来的幸福感也让她觉得值得。“有些病人在诊疗之后身体康复了,一声声地跟我说‘谢谢’,听到这些,内心真的感到无比温暖。”刘文娟如是说。

  “传承中医古疗,

  让‘老手艺’走出国门”

  刘文娟深知,几代人传下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但若想扩大影响力,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是一方面,传承人自己能否秉持初心、坚持做下去也非常重要。在与其他非遗传承人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意识到,能否将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完美结合,将决定着一门手艺在这个时代究竟能走多远。“有些传承下来的手艺、技术,确实不赚钱”,刘文娟说,“这些手艺的历史价值丰富,但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手艺人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想要传承下去就更难了。”

  靠子女或学生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人占绝大多数。“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住家里的中医古疗手艺,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最难的时候,确实想过放弃。”刘文娟坦诚说。

  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持续增强,这让刘文娟看到了更多希望。“现在的政策优惠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我们也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对中医药感兴趣。”刘文娟说。通过与当地报纸、电视台合作,刘文娟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身份的“小记者”来到民间医药博物馆,辨认植物、了解简单的中医常识。“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嘛’。”刘文娟笑着说。

  今年6月,刘文娟带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前往墨西哥,与当地的中医文化爱好者展开对话交流,向他们讲解中医诊疗技术。“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放出应有的光彩,是我们接下来发力的重点。在国外有很多人对中医感兴趣,“我希望能把在国外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中去。”刘文娟说。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插图来自网络)

“针针”医者心
各地引进海外人才都有哪些“高招”(上)
责编:孙亚慧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