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国际生物聚酯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生物塑料技术助力抗击白色污染(图一)
本报电 (记者张保淑)在近日召开的第16届国际生物聚酯大会上,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表示,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聚酯将人类带入“塑料时代”,变革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而新型生物聚酯是由微生物通过发酵产生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和塑料类似的多聚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这些生物聚酯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即可降解并成为土壤和水体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生物聚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陈国强领衔的团队通过对嗜盐微生物进行优化改造,开发出高效节能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并投入生产,建成、运行了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塑料生物反应器,为生物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大会以“生物聚酯与美好的世界”为主题,来自中、美、英、日、法、德等22个国家的170余位专家,围绕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代谢基础、合成调控、生产加工和农业、医学领域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际生物聚酯大会从1988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下一届会议将于2020年在瑞士召开。
分辨率小于1微米
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发布
新华社合肥11月1日电 (记者汪奥娜)记者从中国电科38所获悉,由该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无损检测设备——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10月31日正式发布,分辨率小于1微米,有望改变当前集成电路封装检测设备“看不见”“看不清”等问题。
据了解,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分辨率小于1微米,相当于人类发丝的百分之一,成像清晰,性能稳定,它还具备较强的低能成像能力,使其在硅、铝、铜、陶瓷等轻元素材料的精密检测方面具有优势。
据悉,微焦点X射线成像系统是工业无损检测的常规必备设备,能够观察物体内部的精细结构,其中X射线源的性能则直接决定了此类设备的检测能力。超级针是一种理论上的最佳电子源。2011年,中国电科38所首次提出将超级针应用于微焦点X射线源的开发。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最终顺利问世。目前,中国电科38所针对该产品已申请3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其中申请美、日、欧等国际专利12项。
中国电科38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超级针X射线源技术,可面向集成电路、军工航天、汽车电子、医疗诊断等不同应用领域,开发系列超级针X射线成像设备,实现产品系列化、多样化开发,未来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中国科技馆展示“榫卯的魅力”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胡喆)榫卯是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巍峨宫殿,下至草房瓦舍,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技术的应用。1日上午,由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的“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是中国科技馆自主策划开发的中国古代科技系列专题展览之一。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38件(套),共分为五个主题分区。展览以榫卯为中心,通过互动模型、微缩模型、虚拟现实等多种展览形式,展示榫卯工艺在古代建筑、家具、造船、造桥等不同领域以及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旨在传播古代科技、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
“科技课堂”丰富校园生活
近年来,河北武邑中学开设机器人、航模、科技实验等趣味科普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图二为10月31日,学生们在科普课上体验科学趣味实验。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