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中国创新彰显“她力量”

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30日   第 05 版)

  陈化兰
  邵国良摄

  张素丽
  常也峰摄

  董宁

  程倩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在中国新时代的风口,女性创新创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大女性创业者正以她们特有的智慧与魅力,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火热实践,在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数据显示,在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投身创新创业的女性数量也不断增加,2016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1%,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1/4,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约占55%,目前,全国建立了各类女性创业新型服务平台3800多个。

  10月30日,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在此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4位与会的女代表,她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了女性在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中彰显出的独特作用。

  

  科技前沿:

  她在一线与禽流感病毒对决

  禽流感,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与禽流感病毒在第一线对决的中国科学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女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多年来,她和她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国狙击禽流感的战役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对维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持续影响。

  从1987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起,陈化兰就与兽医科学“缘定终身”。1994年,她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开启了潜心研究禽流感的征程。2002年留学回国后,陈化兰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久被指定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负责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诊断。

  陈化兰的实验室先后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反向遗传技术灭活疫苗、重组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等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禽流感疫苗,并及时转让技术给有关兽药生物制品企业投产,不仅应用于中国禽流感防控的生产实际,而且大量出口东南亚及非洲国家。

  令陈化兰难忘的是,2013年,新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国人,当此之际,她的团队临危受命,迅速开展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源调查,就“病毒从哪里来?病毒存在于哪些动物宿主?人为何被感染、致病和致死?是否会引起人流感大流行?”等一系列问题探寻答案。

  当时,整个实验室都在争分夺秒地与病毒“赛跑”。在H7N9感染人病例公布后不到48小时,陈化兰团队研究人员就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类似病毒,连夜将序列分析数据提交到农业部,并建议立刻关闭感染地区的家禽市场。依据陈化兰团队建议,决策部门迅速关闭了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城市的活禽交易市场,这一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新增感染病例迅速减少。

  然而,对决禽流感,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课题。2016年冬季和2017年春季,H7N9第5波疫情发生,出现了H7N9高致病力毒株,相关部门立刻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防控政策。根据自己多年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和洞察力以及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方面的经验,陈化兰建议政府采取全面免疫策略防控H7N9禽流感。2017年9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家禽H7N9疫苗免疫接种,极大地降低了家禽中H7N9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更在阻断病毒由禽向人传播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实施H7N9免疫之后,我天天在关注H7N9病毒感染人的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然后计算我们的工作今年救了多少人的命!”“外国科学家打电话问我,中国做了什么?为什么人的H7N9病例能防治得这么好?”我告诉他们,“我们对家禽进行了H7N9疫苗免疫!”陈化兰说。

  “您在科研之路上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有人这样问她。

  “最大动力就是国家使命,是使命驱动和责任心驱动。”陈化兰的回答简洁明了,“流感病毒天天在变异,新情况就会带来新风险。我们就是流动的防疫兵。”

  因为在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和在禽流感疫苗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影响,陈化兰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2013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理由是她“帮助中国平息H7N9禽流感疫情”;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2016年6月荣获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国工匠:

  她为机车检修保驾护航

  一张4A白纸折叠成双层,用钻铣床来钻,钻头仅钻透了上层白纸,而下层白纸则没有任何破损;再在新鲜的鸡蛋上钻孔,外壳钻透了,内膜却没有破损……这样高超的本领,在今年46岁的中国中车集团株机公司洛阳分公司钳工张素丽看来,却只是展示她技能的游戏之作,更加令她自豪的是,进口机器出了故障,别人花一周时间都没找出问题,她把手伸到零部件内部,仔细摸了几圈就能找到损伤点。

  事实上,在张素丽这位从1992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工作在一线的高级技师的头上,有着一串串耀眼的光环:中华技能大奖的获得者、全国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平日里,她就像一位“医生”一样,为机车做好养护和检修。

  工友们说,“她的双手比机器还灵敏。”而张素丽说,“每当看到精美的工件在我手中跳舞,我的心里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初中毕业后,张素丽开始到洛阳机车厂技校学习钳工专业,“当时,刚刚有了内燃钳工这个专业,我觉得新鲜,就选了,结果这一行就干到今天。”张素丽记得,在金工车间的时候,沉重的成型模件大约有四五十斤重,这种反复的体力工作每天要持续几十次。有时候,张素丽累得躲在角落里哭,可是,想要工作的热情总是不断激励着她,她又一次次地对自己说:“加油,张素丽,你可以的。”

  张素丽有股子韧劲,想做成什么样的模具就必须要完成才罢手,有时,从早上开始做一个模具,中午12时下班了,工友们喊她去吃饭,她答应一声“好”,又接着干,往往工友们下午都来上班了,她还在机床边干,“有时就为做好一个圆弧或是一个角,我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干了多长时间。“

  新时代对于工匠技师的要求更加全面,不仅要体力好手艺好,还需要善于创新。而张素丽正好具备这样的优良品质,她总是发扬工匠精神,善于总结创新,以高标准确保产品的高质量。为了掌握新技术,张素丽自学了CAD制图、线切割的精确编程、普通机床的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等,这让她成了公司里啃“硬骨头”的专业户。

  一次,他们做伤损轨检测,第一次做的时候,5个人整整干了4天多。完工后,别人休息了,可张素丽又反复琢磨如何改进加工方法,第二次时就只需要4个人3天就能完成,而且通过加工方法的改进,还降低了操作难度。“咱们女同志嘛,跟男人肯定比不了力气,但是只要善于动脑筋,优化操作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达到效果,这给自己也是方便嘛!”张素丽说。

  张素丽在生产一线的创新还具有很强的带动性。2011年,张素丽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批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在她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该工作室先后完成创意改善46项,申报专利2项。

  在张素丽看来,自己对技术工作的这份执著,源于她对工作的热爱,“我们一家几乎可以开个修理厂了,我爸爸在厂里干过木工、炉工等,我妈是个缝纫工,我妹妹是个铆工,我弟则是汽修工……而现在,国家对工匠精神如此重视,给予劳动者极大的荣誉,让我们真切地感到了劳动最光荣。”

  20多年来,张素丽就是这样用高超的技艺、执著的追求,诠释了一名共和国大工匠的风采,也用对事业的那份热情,让手中冰冷的钢铁有了“生命的热度”。

  “双创”浪潮

  她帮助更多创业女性成长

  深圳,有着丰厚的创新资源,有着优越的创新生态圈和生生不息的创新动力。而在这片创客孵化的沃土上,有一位女创客,在科技创业的道路上不仅屡获殊荣,还帮助更多的创业女性不断成长。

  她就是深圳竹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女创客协会会长、深圳市南山区妇联兼职副主席董宁,曾荣获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中国科博会自主创新奖等。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我出席一些行业活动时,常被主持人事先介绍为‘董宁先生’,因为多数人认为选择科技行业的创业者通常是男性。”董宁笑着调侃自己。

  董宁自己,可以说是通过不断创新来演绎出精彩的人生。中学时期,董宁本是业余艺术体操爱好者,意外被选拔进入临时组队的省级艺术体操专业队,结果取得了国内外奖项的优异成绩;高校毕业后,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机会,来到深圳的创维集团,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及出色的业绩表现,实现了从一线员工到集团董事的华丽蜕变;但她奋斗的脚步并不止于此,在她内心燃烧的创业激情从未熄灭过,2013年,董宁放弃了稳定且高薪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投身于信息科技领域的创业,所带领的技术团队凭借坚实的技术积累,用自主研发科技成果占领IAM(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领域技术高地。

  董宁更大的心愿,是帮助更多女性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2016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首家女创客协会,董宁担任首届会长,协会汇聚了科技、金融、文化、影视、创投等领域的女性创业者,目前已发展到655位优秀的女创客会员。“发展至今,协会深入调研行业相关领域,走访了孵化器、创意空间、高等院校等相关机构,初步建立了创客专家资源库,凝聚各方创新、创客力量,已经助力百位女性共同实现创业梦。”董宁说。

  在董宁看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对女性充满前所未有机遇的新时期。“可以看到,现今已在政界、商界、学术界及不同的专业领域都有杰出女性的身影,在各自不同的岗位担任了很多重要角色。女性力量的不断积淀让社会的经济资源更加丰厚,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作为一名创业者,身处开放、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得到了很多发展机遇,所以也需要结合自身成长历程和收获积极地回馈社会,与更多的女性群体分享和共同发展。”董宁说。

  海归创业:

  她让留学人员感觉有“娘家”

  “想来创业的实在太多,我们只能对项目精挑细选,现在已经有25家企业签约,还有一部分正在核名注册。”再过几天,江苏省扬州市第一家海归人才创业园即将开园运营,负责人程倩云的手机都快被创业者打爆了,有时直到凌晨2时,她仍然在与设计师一起探讨工作。

  谈及海创园,程倩云连说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入园创业的人会有这么多;二是没想到从签约到开园运营,只用了短短六个月时间。

  今年27岁的程倩云,是扬州本地人,从英国毕业后,她先在上海注册进口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扬州出口加工区当时正积极申报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她便将公司迁回了扬州。“如今,扬州泰州机场开放一类航空口岸已经获批,这为我们做贸易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

  “可以说,我个人的发展,与扬州的开放进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程倩云坦言,“扬州这几年越来越开放,与国际间的交流更畅通,这也为我们学成回国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程倩云不仅把自己的事业放在了扬州,更在2015年参与发起并成立了扬州归国青年留学生协会,通过组织,把更多的海归联系在一起。而他们的共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忘故乡扬州,助力经济发展。

  “之前我们组织过海归专场招聘会、同根同梦海归慈善晚会等活动,这已是第12次活动了。”程倩云介绍说,“我们逐渐从用组织活动连接大家的模式走向了通过服务去连接大家,出国前的咨询和教育,出国中的跟踪和帮助,回国前的提前职业归划和回国后的创业就业,都是我们服务的内容。”在她看来,这是一个从扬州走出去又回来的年轻人的平台,她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从外面回乡的年轻人,依旧在为这座城市不断努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归人才,程倩云还致力于建设完备的基地设施,自从去年成为扬州市政协委员之后,她致力于成立扬州留创园,为归国人员提供创业就业服务。目前,扬州留创园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成立,程倩云担任执行董事,现已招引项目60余个,其中博导3个、博士后4个、博士2个,目前,落户项目中留学硕士及以上学历达到50%。“我想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把世界带到更多人的眼前。”程倩云这样说。

  作为一位女性,程倩云认为,跟过去相比,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如今,许多女性早已具备了当今的创业环境所需要的教育背景及社会的平等对待,有了更大的空间。

  “在我身边就有好几位朋友,留学回到扬州后,有的把甜品店做成了连锁品牌,有的帮助家里原有的企业进行了产业升级。在我们这个海归女性创业的圈子里,充满着一个个坚守自己的梦想、不断打拼的女性,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时没有人站在自己的父母辈取得的成就上而停滞不前,她们都有一股冲劲,不断地证明自己作为女性的力量。”程倩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以帮助更多女性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

支持妇女建功立业(习近平讲故事)
中国创新彰显“她力量”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