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黔阳古城记

李古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29日   第 12 版)

  怀化有个黔阳古城,城外不远处有个芙蓉楼,据说该楼是王昌龄在此任县尉时所建,是他和朋友吟诗、饮酒的地方。《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就产生在这里。这首诗,在我国诗歌的宝库里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已成千古名句,不知有多少人背诵过多少遍。

  王昌龄是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比李白大4岁,成名比李白要早。上中学时我就知道他,会背他的《龙标野筵》,也会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都提到了芙蓉楼,后来,知道诗中说的芙蓉楼在湘西怀化,便一直神往,想去亲眼看看芙蓉楼,在芙蓉楼上背诵这两首诗,以此凭吊那位被世人称赞的“诗家天子”。

  2018年8月20日,我们一行五人到了怀化,来到芙蓉楼。

  芙蓉楼始建于唐天宝7年,因年久失修,旧址早已荒芜。为纪念这位诗人,清朝时,当地政府于1815年在旧址上重建,重建后的主楼是个二层纯木小楼,一楼大厅中堂上挂着王昌龄画像,老人家面目清瘦,但神采奕奕,奇怪的是画像上的眼神会随你左右移转,让你感受到诗人神采飞扬的气场。踏着木阶梯上楼,二楼重檐歇柱,雕刻细腻,精美的走廊绕楼一周,中有敞亮明轩,凭栏杆远望,面前缓缓流动着的舞水河,清且涟漪,岸边绿柳成荫,河面上凉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遥想当年诗人与朋友在此聚会,一群一代之英才,把酒当歌,谈笑风生,个个意气风发,才气干云。

  芙蓉楼旁有个耸翠楼,也是王昌龄与朋友喝酒、赋诗的地方,据说在这里,王昌龄送别了辛渐。堂前挂有一幅《芙蓉楼送辛渐》的条幅,正楷书法,秀丽、端正,厅两边的楼柱上有对联,是清道光年间一个状元所作,上联是“径曲尚余寒雨润”,下联为“楼高直与白云接”。现此处已辟为茶室,供游人歇息、喝茶,听古筝表演。厅内有一个衣着素洁、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借我们喝茶的当儿,弹了几首古曲,我们听不懂古曲,只知道声音是清脆、高昂的,却不知什么意思。在我们的要求下,她演奏了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曲未终,我们听明白了,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耸翠楼右侧有一碑廊,上有众多古名人的题词或题诗,大都模糊了,只有岳飞题的“墨庄”两字,还可辨认。

  走出芙蓉楼,没多远到了黔阳古城,这座古城历史上有过很多名字,如舞阳县、沅州府、龙标县等,它和湘西的凤凰、山西的平遥以及四川的阆中一样,都是年代久远的城市。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却有三十余条老街巷、二十余座宗祠、十余处官宦大院,还有数十宫庙会馆和数百间商铺、作坊。有人赞曰:“山水楼城塔对河,百姓千家万年窝”。

  在古城街巷中行走、游览,仿佛在参观一个陈列文物的博物馆,这里的庙宇、古巷、宗祠、会馆、官宦府地以及不知传了多少代的小作坊、小店铺等都历尽沧桑,有着传奇故事,每到一处,我们惊讶、感叹,但也习以为常了,它们和湘西凤凰、四川阆中、山西平遥一样,那些古城我们不知去了多少次。

  黔阳古城在湘西南群山之中,是个偏僻、安稳的地方,留下许多保存完好的遗迹,如中正门、黔阳警察特训班旧址、戴笠寓所、国民党县党部以及忠烈祠等等。这些可以说是近代史的文物,值得一看。

  晚上,入住古城丁字街的一个家庭旅馆里,老板热情又健谈,他指着门前的街巷说:“这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像这样的老街巷,城里多条呢”。

  晚饭后,和朋友散步,路面上是古朴、厚重的大青石,两边是年深日久的民房、院墙和几处宗祠。到了城外沅江的高堤上,我们回头望去,身后是一条秀美的江南小巷。昏暗的灯光下,我想到了戴望舒,想起了那首写小巷的诗,诗不长,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一条幽暗的小巷里,诗人一人冒雨前行,有些孤独、惆怅。这时,一个撑着红伞的年轻女子,迎面走来。伞的红色使小巷明亮起来,诗人感到暖暖的,激发了他向上的希望。画面的意境很温馨,意味深远。而今,我们走的也是江南古城中的小巷,其狭长、幽暗与彼无二。不过,我们没有那么幸运,没有遇到一个年轻、美丽的打着红伞的江南女子,一路走来,只看见一个卖凉粉的老汉。

成都有个玉林街(行天下)
黔阳古城记
美丽的龙池汰
大美新疆
责编:何欣禹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