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政府提供办公用房 社会力量参与运营

家门口前享晚年

王炳坤 张惠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23日   第 11 版)

  暖暖的阳光洒进屋子,窗台上几株野菊正值开放。在护理师陪护下,一头银发的吴秀兰躺在浅蓝色柔性水床上接受按摩。见有人来访,她欠起身子热情地与记者握手,随身飘出淡淡的护肤品清香。若不是旁人介绍,记者实在看不出这是一位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的80岁老人。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千千万万个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近日,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一家“公办民营”的养老中心,体验家门口养老的便捷与舒适。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文安路社区的万佳宜康居家养护中心,是政府提供办公用房,由民营机构运营的连锁养老场所。走进中心,展现在眼前的浅黄色墙壁,一尘不染的地板,无所不在的围栏、扶手等保护设施,让记者犹如进入一个大号“幼儿园”。已从业3年的护理员张文诗说:“其实老人和小孩一样都需要呵护,这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吴秀兰刚来养护中心时抵触与人交流,护理员几经谈心,才明白老人因为大小便全在床上,怕自己身上有味儿,不好意思面对外人。借助国内先进的助浴设备,老人一周洗两次澡,平时护理员勤打扫、勤翻身。身上干净了,内心也敞亮,老人现在逢人就主动唠嗑。

  文安路社区覆盖19个小区,6100户居民中共有2500位60岁以上老人,其中就有许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中心开辟20多张床位,既可提供长期看护,也接受早晨送来、晚上领回的日间托管,让老人家属有了喘息之机,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

  不仅吸引老人“走进来”,居家养老中心也借助网络优势“走出去”提供入户照顾、送餐上门、临时照料等个性化服务。家住电业小区的82岁空巢老人孙彦范以前是养护中心的常客,不久前,老人因脑梗发作摔倒造成骨裂,行动不便,按时吃饭成了难题。每天中午一到饭点,护理员就会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孙奶奶家中。“不仅送饭,还陪聊天。”孙彦范说,如今她与护理员天天相见,亲如祖孙。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眼下在国内许多地方正悄然兴起。沈阳市针对“居家养老”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养老机构无力承担的特点,探索“公办民营”发展模式。政府提供办公用房、少量补贴并实施行业监管,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如今已建成20多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据新华社沈阳电)

四川建地震预警科普站
通勤难题如何解?
鄱阳湖迎来越冬灰鹤
全域旅游托起致富梦
乡村特色民宿引客来
家门口前享晚年
师徒结对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邱海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