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举行的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会议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曾经表示:“在过去的2017年,世界正日益接近甚至极为接近冲突的边缘。”2018年,这些冲突是否得到有效管控,还是依然充满风险?这个世界安全一些了吗?如今看来,答案不容乐观。
乱象依然丛生
“目前,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仍处于大变革和大调整阶段。新与旧、乱与治、稳与变的矛盾还在复杂的交替和演变之中。”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翊在接受本报采访分析称。
当下,谈及国际安全形势,担忧似乎仍然多于乐观。全球防务开支的增长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各国的“不安全感”。
2017年底,英国简式防务预算报告预测,全球防务支出在2018年将再度上升,以10年来最快的增速增长3.3%,达到1.67万亿美元,创下冷战后的最高记录。“防务支出上升反映出世界各地经济状况改善,同时也是对若干关键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做出的反应。”发布简式报告的HIS马基特公司首席分析师费内拉·麦格蒂称。
放眼全球,动荡仍是一些热点地区的关键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李伟向本报分析指出,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问题等仍是国际社会值得高度关注的安全焦点。
“朝鲜半岛局势近期有所缓和,但是朝美最终能够达成怎样的去核协议,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安全问题的焦点;随着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重启制裁,伊核问题不断演化,伊朗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将对中东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影响。叙利亚问题目前仍然处于僵持状态,叙境内的恐怖势力问题、库尔德人问题、反对派与叙政府的对峙等都在短期内看不到解决方案;巴以矛盾本来就是中东乃至整个国际安全局势的一个根源性问题,如今,随着美国将驻以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等政策调整,这个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日趋激化,对国际安全形势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李伟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建飞也认为,目前影响国际安全形势的不确定因素主要还在中东。“这一地区,各国矛盾本就错综复杂,如果相关大国能够从中协调,那就可以稳定局势。但是现在,各大国各干各的,不断插手干预,让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化。”
“另外,一些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的选举,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动荡,进而影响区域性的安全形势。”李伟说。
今年年初,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之前发布了一份题为《危机边缘,悬崖勒马?》的年度安全报告,长达80余页的篇幅写满了对世界安全形势的不安和焦虑。现在看来,不安和焦虑并非杞人忧天。
谁在制造麻烦?
世界乱象频生,根源究竟何在?
“美国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在安全战略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提高核武器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强调大国竞争的回归,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主要威胁,这都直接影响了全球的战略稳定,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杨翊指出,美国当前的战略态势是影响全球战略稳定与安全的最大因素。
2018年初,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明确指出“大国竞争”已经取代“反恐”,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切,并把俄罗斯和中国列为美国的首要竞争对手。而在2017年底颁布的特朗普执政后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则将“大幅增强和扩充核武库”列为正式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
“在‘美国优先’的旗号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打破原有国际行为规则和传统的做法,使得一些地区热点呈现不断激化的态势。”李伟指出,美国通过不断制造矛盾和紧张局势,试图从中为自身谋利。
俄罗斯报纸网也在一篇题为《搅局者特朗普》的文章中犀利地批评称,美国现任总统正积极在国际安全和国际贸易这两个领域,引爆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国家建立的世界秩序,而这可能比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诉求还要危险。
如今,美国投下的乱石,正在整个国际社会激起层层涟漪。
“美国政府的政策变化使得很多原有问题趋于复杂。比如之前,恐怖主义、核扩散、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合作,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合作。然而现在,美国陆续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伊核协议等协调机制,由此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些问题的解决更为困难。”刘建飞指出,这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面临的主要挑战。
联合国在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尽管“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全境和叙利亚大部分地区遇挫,但这一极端组织的“核心”成员可能继续藏匿在这两个国家,估计人数达两三万左右。此外,在索马里等地,“基地”组织势力也仍猖獗。这表明,一旦“伊斯兰国”重整旗鼓,或“基地”组织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增加,或其他恐怖组织“崛起”,恐袭数量恐怕还将再度上升。
“‘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势力继续发展蔓延,与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恐力量并未真正将反恐作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工具的做法密切相关。”李伟表示,“美国几乎已经成为麻烦、动荡和混乱的制造者。美国的势力在哪里干预越多,哪里的动荡局势就越严峻。”
和平仍是主流
威胁阴云重重,如何才能继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是单打独斗还是携手合作,是以邻为壑还是互利共赢?各国必须做出选择。
在9月举行的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中,来自德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世界多国的嘉宾和代表普遍认为,传统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已难以应对新安全威胁。新时期有效应对安全挑战和威胁,必须要改革和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坚持多边主义,树立新安全观,尊重国家主权,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实现共同发展,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是树立新的安全观。”刘建飞认为,“目前,国际上提出了很多新的安全观,如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等,这与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基本一致的,这是根本出路。如果各国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那最终有可能走入丛林法则的死胡同。”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始终不遗余力,为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贡献力量与智慧。
数据显示,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鲁瓦曾盛赞:“中国对维和事业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我们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中国在世界安全领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在刘建飞看来,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提出并倡导新安全观,同时在更宽泛的层面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家间合作,为世界安全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在行动上积极践行所倡导的理念,与各国平等相待,主张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把握了新形势和新要求,是未来引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一个很好建议,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杨翊说。
中国的努力持续不断。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和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将在京举行,主题为“打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成功举办多年的香山论坛,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对话交流、深化安全互信的一个重要平台。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赵小卓大校日前表示,本届论坛选择的主题,正是意在倡导各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摆脱结盟或对抗的窠臼,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安全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