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有偿好评,让人情变了味(云中漫笔)

王法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22日   第 08 版)

  “祝您用餐愉快,麻烦点个好评。”似乎,人们已经习惯了外卖小哥递出餐盒那一刻坦诚的请求。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5.3%的受访者遇到过服务者求好评的现象,60.5%的受访者遇到过有偿求好评的行为。

  从本质上看,求好评的目的是通过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美誉度,吸引更多的顾客,获取利润。当前,各类智能终端和网络平台快速发展,中国居民互联网消费行为的满意度有了更加直观的量化手段。无论是在线商家、外卖小哥还是专车司机,用户只需要划动手机屏幕,好评、差评、晚点、违约,所有记录一目了然。用户评价已然成为互联网商家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些朴实的外卖小哥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给出一些温馨提示,提升自己的美誉度,无可厚非。但有些店铺为了获取更高的评分,用返现的方式获取消费者的好评,就让简单的人情关系变了味:一些商家不惜采用刷单这类触犯红线的手段,创造出店铺高评分的虚假繁荣;一些平台甚至专门教互联网商家如何增加好评、减少差评,一度成为互联网营销的“显学”。一旦求好评变成了有偿刷单,这就不再是一种基于人情关系的营销,而变成一种作弊行为。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刷单行为干预了真实数据的呈现,严重影响用户判断。刷单行为更大的风险在于其负面示范效应。一旦数据造假成风,越来越多的商家就会把刷单作为业务主体,不再聚焦于提升产品和改进服务,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有偿求好评的行为,大部分消费者是比较理性的。统计数据显示,面对服务者求好评,53.7%的受访者会实事求是,如实评价;只有16.3%的受访者不论服务如何直接给好评。

  在互联网时代,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感受,其意义远高于为了蝇头小利和一时情面的违心之举。大数据和云计算,将这点滴的真实行为结构化为可量化的参考数据,不但节约了所有人的时间成本,更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当然,单纯以好评率作为衡量产品与服务的标尺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就像不能单纯以播放量衡量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一样。每个人的评价都可能带有主观印记,难以完整、全面、准确地作出判断。因此,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商家评价体系,既兼顾公平又注重可信度。

有偿好评,让人情变了味(云中漫笔)
中美关系何处去?(发现中国·全媒报道 精彩中国)
从辍学少年到硅谷精英(互联网大咖秀)
莫让“假点击量”伤了好内容
责编:周 璇 邮箱:zhouxuan@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