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重阳节,传承敬老孝亲的传统(文化只眼)

□张鹏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16日   第 07 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到一年重阳时,不少人都会想起王维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古人呼朋引伴,登高望远,赏花酌酒,吟诗作对,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时令变换,体会离合悲欢。

  何谓重阳?在《易经》中,“九”被定为阳数,九九相逢,是为“重阳”,也称“重九”。重阳节的起源似与先秦祭祀有关。《吕氏春秋》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及至后世,重阳的民俗活动越来越丰富。《西京杂记》中这样描述汉代风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相传唐代正式将重阳定为节日,此后一直延续至今。

  因“九”与“久”谐音,寓意长寿,我国在1989 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既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赋予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

  尊老敬老在古代体现为以“孝”为核心的伦理体系。从舜帝以孝德闻名天下的传说,到汉代将“孝”纳入选拔人才的考核;从唐玄宗李隆基亲注《孝经》,到清康熙皇帝大办“千叟宴”……孝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到了现代社会,孝文化中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被剥离出去,尊老敬老、关爱老人成为主题。

  尊老敬老首先要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中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不仅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层面来说,养老金和医保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意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使老人能够衣食无忧、有病可医。从社会层面来说,针对一些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残疾老人生活困难的问题,社区、慈善组织、公益团体、志愿者群体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营造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值得特别关注。精神生活是否充实、丰富,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如今,高铁很快,视频很简单。可是一句“工作太忙”横亘在子女和老人中间,我在工作这头,父母在寂寞那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异地甚至异国求学或工作,阖家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的孤独已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代人虽已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然而节省一些娱乐、应酬的时间,尽量抽空多陪陪老人,多送上一些关怀和问候,却没有那么难。常回家看看,多跟老人聊聊,对老人的关爱和孝敬,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愿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继续传扬,愿天下老人都能安享幸福祥和的晚年。

探访故宫家具馆 不敢坐兮恒敬仰(走进故宫·伍)
重阳节,传承敬老孝亲的传统(文化只眼)
靺鞨绣:针笔线墨写童话(匠心)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