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到小剧场听相声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文化娱乐时尚。
其实早从唐代起,曲艺就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并没有固定演出场所,艺人一般在庙会、集市等露天场所表演,“撂地”“画锅”“大棚”等都是划出相对固定的场地,招揽观众卖艺赚钱的方式。宋代时,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场所,职业艺人在瓦舍、勾栏表演;明清两代及至民国初年,新的曲艺品种、曲目不断涌现,到了近代,曲艺大多在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徐家汇、天津的“三不管”、开封的相国寺等民间娱乐场地进行表演。有资料记载,20世纪40年代末期,北京的“书茶馆”多达70余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有了统一而稳定的名称“曲艺”,并进入剧场表演。20世纪50年代,北京还建立了主要用于曲艺演出的剧场。
很多演出团体埋头搞艺术创作,在上游拥有极其丰富的节目资源,但是却找不到地方演出,到处“打零工”,连基本的制作成本都无法收回。如果通过建立曲艺剧场品牌安排演出输出,国内各个演出团体与演出场地、剧场院线之间可以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在节目创排期间便开始沟通并开展协作,提前在全国进行票务推广,通过建立曲艺剧场品牌产业平台,就可以将产业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进行完美融合,对中国曲艺演出产业进行整体化的梳理。
优质的内容供应,科学的演出管理运营团队以及平台与市场运营,是未来中国曲艺剧场品牌演出运营的三大挑战。目前,国家曲艺演出产业平台正在建设过程中,成熟演出剧场院线以及各地区演出团体联动结盟,共同打造曲艺剧场品牌,与票务公司合作共建中国曲艺剧场品牌的演出营销管理系统,大家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
随着中国曲艺演出市场的发展,演出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展。基于市场基础的薄弱,当下可以从众多题材中选择其一,明确这一品牌的主体观众是哪些人,明确目前最成熟最具竞争力的曲艺演出种类,通过统一的节目制作与品牌曲艺演出的创排,与国内各级城市建立紧密合作,逐步建立其他曲艺剧场品牌。同时,对曲艺演出市场的细分,也会让曲艺剧场更容易定位观众群,做出相对应的市场营销方案,也非常适合现在的互联网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