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负笈海外,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同比增长11.74%。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这些中国学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纽带,为中外民间交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这些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人员在全国935所高等院校学习。
■ 留学人员 民间交往使者
担任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的刘源辉在法国留学5年。法国导师因为他的介绍,逐渐改变了以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开始了解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爱上了中国的茶叶和红木家具。
“通过每一位留学生的积极努力,中国的形象会被更加真实地展示,世界将会更加理解中国。”刘源辉说,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机构和中国学者的名字出现在一些世界顶级期刊上,海外学子在国外的形象也逐渐从勤奋这一单一印象转变为善于创造和富有成果,这也是中国教育的积极影响。
留学是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开放包容的重要体现,更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中外青年的教育交流具有深远意义。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中外大学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如果没有这么多教授、访问学者、留学生到对方国家讲学、学习,中外民众对彼此的了解就没这么清晰透彻。”近年来主持参与和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合作研究项目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社会学系终身教授张杰说。
■ 知华友华 朋友圈不断扩大
韩国留学生梁大圆是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一员。9月9日晚,他再抵北京,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阶段的学习,这也是他在该校读书的第9个年头。本硕博一路走来,回顾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梁大圆的第一感受是“中国总是给我惊喜,在中国的生活每天都有朝气、有希望”。他为自己设定的未来计划是“留在中国创业”。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和梁大圆一样,选择了从“学在中国”到“留在中国”。
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已连续举办5届。相比前4届,今年5月举办的第5届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参会人数数量大幅提升。
“有的留学生从黑龙江、河南等地赶到北京来,这反映出他们的就业需求。”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程家财说。
■ 孔子学院 用教育传播中华文化
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空前高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家好,我叫托比……我住在英国的谢菲尔德,正在学习中文。”写下《中国你好 世界你好》这封信的托比就是通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的;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有不少利用业余时间学汉语的学生。在他们看来,汉语可以“改变人生”。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学习使用汉语的人中有不少是华侨华人。西班牙马德里爱华中文学校校长黄小捷从事海外华文教育20多年。“9月10日在京召开的教育大会,让我们这些在海外从事华文教育的工作者感到精神振奋。未来的教育图景将更有利于增强华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她说。
“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校长李佩燕强调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祖(籍)国对华裔下一代中文教育的关心体现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一批又一批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中文这一载体学习中华文化,未来他们就是中外友谊之桥、经济之桥的建设者和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