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天下)

王 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10日   第 12 版)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来自网络

  编者按:2018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42周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作《清平乐·六盘山》词中的名句,是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体现了不畏艰险、励志图强、开拓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长城情有独钟。他不仅在文章、讲话中多次提到长城,还把长城写进他的词作,特别是那首《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读词寻长城足迹

  1935年9月27日,毛泽东率红军陕甘支队长征到达甘肃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常委会议。会议改变了之前俄界会议靠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随后,红军出发北进。10月5日,毛泽东和红军到达宁夏西吉县单家集,击溃敌人一个营,进抵六盘山麓。

  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路曲折盘旋。10月7日,毛泽东在六盘山麓的青石嘴指挥部队歼灭敌骑兵两个连。当天,他率领部队登上六盘山主峰。随后,红军向陕北根据地方向疾进。战士们举着的红旗迎风招展,红军队伍像奔腾的铁流涌向前方,此情此景,真是壮观万分。毛泽东即兴赋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前后很可能见到了长城,但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明代修筑的长城,而是战国秦昭王时代留下来的长城遗迹。毛泽东和红军在榜罗镇、单家集曾两次穿越战国秦长城,而在过六盘山后在宁夏彭阳县境内则是沿着战国秦长城行军。

  毛泽东在宁夏境内也和长城相遇过,宁夏境内存留有战国、秦、隋、明等不同朝代修筑的长城遗迹,其中战国秦长城走向与红军行军路线高度契合。据宁夏学者研究,毛泽东和红军沿战国秦长城行军,走的是修筑长城的劳工行走的小路,也是当时群众赶集走的便道。他们时而走在长城顶端,时而走在长城脚下。毛泽东登临长城彭阳段制高点的障台,一定能看到长城宛如一条巨龙曲折蜿蜒。

  对于南方人毛泽东来说,历尽艰险,一路跋涉来到北方,亲眼见到屹立两千余年、虽残破但壮阔雄伟的长城,不能不感到震撼和激动。

  找到指路的北斗

  如果说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前后见到了古长城遗迹,那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了。“长城”在这里既有实指,又蕴含深义。

  中央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走过两万里行程,茫茫征途中终于找到了明确的目的地——陕北根据地,并且到达北方的长城,越过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这不仅提振了士气,也是军事史上的一件大事。

  “长城”还蕴含深义。在中国的文明传统里,长城不但是一项古老巨大工程,也是坚不可摧力量和不可逾越屏障的代名词,更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1935年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之中,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又觊觎华北,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军签订“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实际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了日寇。长城内外,大好河山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北上奔赴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陕北根据地是长征的目的地,它存在的消息给历尽磨难、几近绝境的红军带来历史性的契机,有人形容“就像在茫茫夜空之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所以到达陕北根据地、到达那里的长城就意味着长征胜利。

  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眼光并未只停留在陕北,他看得比别人更高更远,红军要从陕北根据地走向抗日前线,要到那里去“缚住苍龙”,也就是打败蒋介石,赶走日本侵略者。“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气壮山河的诗句,是对红军英雄气概和革命豪情的赞歌,是红军长征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不可动摇的铮铮誓言,是对张国焘逃跑主义的有力批判,是对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丧权辱国的极大嘲讽,更是鼓舞红军将士奔赴抗日前线、夺取革命最后胜利的进军号角。

  “长征永远在路上”

  《清平乐·六盘山》一经创作,便在红军中广为传唱,得到广泛认可和共鸣。长城也成为坚决抗日、誓做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的精神象征物。毛泽东1936年2月创作的《沁园春·雪》,正是这种情感寄托的自然流露。

  陕北是中国历代修筑长城比较早比较多的地区,有战国、秦、隋、明等代长城1500多公里。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是明长城,自东向西经过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吴起、定边七县区。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2月5日,毛泽东经延长县来到清涧县袁家沟,在这里住了半个月,做东征准备工作。这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一户农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沁园春·雪》,气势恢宏,豪情冲天。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它已不再局限于长征,而成为不畏艰险、励志图强、开拓进取精神的代名词,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困难去夺取胜利的精神武器。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征永远在路上”。任何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背道而驰。“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们走好今天长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战争远去,烽火熄灭。屹立在山峦里的长城与古堡日复一日无言诉说着往日的繁华与没落、荣辱与兴衰。长城已成为中国地理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与符号。它时刻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已注定成为它的一部分。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天下)
红色,让南江更有魅力
张家界举办黄龙音乐季
来!到丹寨做一周镇长
秋到布达拉宫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