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9时,上海,雷声轰鸣,暴雨如注,上海展览馆门口,排队购票的队伍依然有数十米。这是“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的最后一天,雨帘中,人们安静地坚持,等待这一年一度的“朝圣”之旅。
此时,在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一场名为“读水浒,品人性”的读书活动正在举行,能容纳100多人的活动厅内座无虚席,有几位读者特意从上海西北角横穿整个上海,赶来听一场读书会。
这是上海的节日。一周内,500多家出版社、约15万种图书汇集于上海展览中心,1150余场阅读活动遍布城市街道、乡村,40多万人次穿梭于书展现场。风雨中,书海、人潮,汇成城市暖心图景。
为书而疯狂的城市
8月17日,书展第三天,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狂风暴雨之下,上海展览中心仍旧人头攒动。
少儿馆活动区在当天中午和傍晚各举行了一次“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读者见面会”,小读者们把现场几十把椅子全坐满了,抢不到位子的只好由爸爸妈妈抱着站在外面,把活动区围了个三四层。其他展馆同样人满为患,书架旁站满了人,大家只能侧着身子小心地通过。
18、19日两天周末客流高峰,上海展览馆前后门两条队伍,各有百米长,绕上海展览馆半圈,绵延两个街区。据上海书展官方网站统计,近几年书展参展人数平均为40万人次,相比10年前增加了约10万人次。
每年新增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跟着家长前来“大采购”的小读者们。曹女士今年第一次带5岁的女儿来逛书展,小朋友一来就沉迷于绘本的海洋,蹲在墙角看得聚精会神,曹女士仿佛也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父母带着我参加过一次书展。我当时躲在放书的桌子底下看书,爸爸还以为我丢了。书展有政府的推广、媒体的宣传和各个出版社的活动,很吸引我们,我觉得大家都开始喜欢看书。”
出版社展台前成堆的图书迅速“游”进了人们购书袋中。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新书《胡荣华:一带宗师旷世棋王》发布会现场被象棋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不到1小时,首批带来的400册新书全部售罄。以“乐读台湾”为主题的十几家台湾出版社展区也拥挤着大小读者,有台湾展商直言,一些出版社短短几天销售额就达100多万。
一座为书展疯狂的城市让人无法不爱。书展举办15年来年年参展的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感慨:“书展,就是书海,它把更多的爱书人聚合在一起。如果说好的旅行会有爱情的味道,那么好的书展,一定会有真理的味道。”
多元开放魅力四射
今年,有500种新书在上海书展首发,200余场新书首发活动让读者和作者“零距离”。
8月19日下午,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迎来两位“大咖”——曾被国际新闻界称为“中国第一新闻官”的赵启正和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贾树枚,他们带来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一书,收录了60多个外宣经典案例。
此前,中国外文局、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外文出版社举行了“读懂中国”丛书作者见面会。这是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首次组团大规模参加上海书展,旗下7家出版社携5750余种图书参展,涉及20余个语种,更有4000余种进口原版图书参展。
现场活动中,不少国外著名作家和读者进行深度交流。畅销书《岛上书店》作者、美国作家加·泽文带着《太年轻》等新书举办签售会;被誉为“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则携新书《写给想哭的你》亮相钟书阁芮欧店;书展分会场巨鹿路作家书店,瑞典文学院院士皮特·恩格伦与刘震云、万之以“战争的美丽与哀愁”为题展开对话,带领读者还原战争的真实,向历史深处张望。
除了丰富的图书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在上海书展以更独特的方式展开——连续举办了8届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以“旅行的意义”为主题,开展近40场活动,30多位海内外知名作家从文学角度阐发“一带一路”的意义。而新设的“国学馆”文化经典、大师书房、线装书等板块,集中展示5000余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经典释读专著。
在这里,你能看到智利作家保利娜·弗洛雷斯、波兰作家伊莎贝拉·卡鲁塔的外语讲座座无虚席,也会看见有人抱着装有8册一套《宋书》修订本的小纸箱排队等签售。人潮交错、文化交融,多元化、开放性,正是上海书展的魅力所在。
分会场勾勒最美阅读地图
8月19日下午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街道变得空旷,可同济书店里6排白色塑料椅却坐满了人,店员另加了4条长凳,不一会儿也被坐满。晚来的读者只好站在四周,累了就稍微倚靠着书架换一换脚。此时距离“葛剑雄《读万卷书》图书分享会”还有半个小时。
同济书店是2018上海书展100个分会场中的一个。
上海书展主会场设在极富古典气息的上海展览中心,这个2.3万平方米的建筑在众多热情的读者面前却显得有些“小”了。于是,遍布于上海各区的实体书店、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等,一起绵延着上海书香。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介绍,设立数量众多的分会场,一是为了做到动静分隔,为前来参加阅读活动的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二是增加读者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作家、学者等嘉宾接触的机会,把优质阅读活动送到市民身边。
青浦区图书馆、各街镇图书馆、农家书屋三级联动,开展名家讲座、国学导读、阅读探究等活动,其中青溪讲坛的“诗歌里的人生教育”“此生只合江南老——聊聊江南文化”两场讲座吸引了城里人。
金山区有6家农家书屋首次加入上海书展,“栖静书院”是其中之一。书院由传统农家书屋升级转型,主要服务对象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栖”和亭林镇地名有关,而“静”,则是希望村民们能够“放下麻将打起鼓,放下手机捧起书”。
被书香唤醒的,还有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实体书店。100个分会场里,实体书店占了78个,包括分布在全市16个区的新华书店(上海书城)和一些深受市民喜爱、吸引了无数读者前来打卡的“网红”书店,如钟书阁、衡山合集、言又几、思南书局、作家书店,还有今年年初正式开业的“深夜书店”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杨浦区国权路上的全国首家天猫无人书店——志达书店。志达书店在一楼各个书架旁都放置了懒人沙发,二楼的“悦悦书院”里,更是学者讲座、作家对话、影片放映会,应有尽有。
“100个分会场提升了整个城市的人文温度。”王为松说,“阅读是内心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书展不单纯是为了卖书,而是推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那些分会场好比城市社区的‘小客厅’,他们更贴近民众,在推广阅读中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