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

来自库布其沙漠的豪迈长调

——读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长歌》

李炳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29日   第 07 版)

  如果说鄂尔多斯库布其穿沙公路是一条脱贫致富、凝聚民心的路,那么韩雄亮、杨智凯用50万字来描述愚公治沙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长歌》,就是讴歌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前进在小康大道上的豪迈长调。

  作者以新闻历史钩沉和现实的感受为基础,编著了这部带有一定文学报告特性的《大漠长歌》。该书副标题是:全球荒漠化防治库布其经验、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生态范本。我以为,这是对作品题材内容和文学特性的准确定位表述。

  《大漠长歌》对这块沙漠的自然形貌和曲折的社会历史,给予了细密而又精简的梳理叙述,使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同这块沙漠无法割断的久远联系和曾经的曲折经历,也让人们非常深刻地理解,即使如此严酷的沙漠环境,也依然是我们深厚惜恋的热土。尽管有过灾难垦荒,有过艰辛惆怅,有过怨恨别离,但是,库布其仍然同中华民族,同这里的人们生活生长在一起。这些看来精简的历史追溯文字,构成了这部作品生长存在的土壤。

  如今,库布其沙漠的巨大改变受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的肯定和关注,这里如同教科书般变成了人与沙漠、与荒漠环境抗争和实现生态逆转的一个真实标本,以“示范样本”的方式给人们许多的启示和力量。

  大规模直接与沙漠展开抗争序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担任杭锦旗旗长、书记的李凤鸣、白玉岭等一批领军人物开始的。白玉岭当年亲自布局谋划,深入沙漠,像威猛的将军,统率和指挥全旗上下的各族群众投入大漠植树,决定性地改变了库布其曾经的“恶名”,使绿色在这里延伸,让当地牧民实现了“挣票子”“脱帽子”(贫困帽),他们总结提供的治沙经验和他们创造的“穿沙精神”,都将具有丰富和深远的人类社会意义。而像在治沙过程中涌现的白玉岭、达木林、白富华这样的带头领军式的人物,还有王文彪、张喜旺等一大批大胆包沙、勇敢治沙、极具非凡意志力的人物都被载入治沙史册。

  这部《大漠长歌》“史志”式的书写,呈现了这里的历史改变和伟大群体精神,使这块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有了一个文学的记忆留存。

“80后”作家再出发(文坛新生代)
散文与现代感(评谈散文·散文的现代化)
来自库布其沙漠的豪迈长调
柏杨捐赠陈列展开展
解玺璋《张恨水传》全方位再现张恨水一生
民族文学周在罗城举行
责编:杨 鸥 邮箱:wenxue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