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回到十八岁 还要去当兵

“八一”建军节引发网络隆重纪念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03日   第 05 版)

  7月31日,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图为官兵进行擒敌对抗训练。
  胡 程摄(人民图片)

  “你目前的精神面貌是?”“下图中的数字,选项正确的是?”“用力甩手机,将‘手榴弹’扔出去,看谁扔得远!”……一系列的题目之后,“2018全国征兵测试”会给出答案,为网友找出合适的兵种。随后,可以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或长按保存,将图片存到手机中。

  8月1日,这样一个简单的测试,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中刷了屏。这个由人民日报和“今天相机”联合出品的互动游戏,成功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军旅梦。它之所以在此时备受关注,还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1周年的日子。

  

  八一,致敬中国军人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一个图文并茂的帖子,获得了阅读量、点赞量都超过10万的成绩。这个帖子以“他们是逆行的勇士”“他们是最帅的天团”“他们是我们的亲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来形容中国军人,并致敬91年前的那声枪响、80多年前的那次长征、70多年前的那场浴血奋战,以及和平年代人民子弟兵带来的最踏实的安全感。文章最后高呼:“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到周三夜里12时,“#为人民军队点赞#”话题,在微博上阅读量达到了惊人的8.8亿,讨论量达到411万。其中“央广军事”一条微博,获得了超过352万条转发——“【今天,转发这条微博!#为人民军队点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中华盛强,保国捍疆;他们为人民安宁,给青春抹上橄榄绿。他们是你岁月静好背后的坚毅面庞,是战胜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势不可挡的中国力量!他们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天八一建军节,转发传递,致敬!”

  转发这些微博的,既包括名人,也有大量普通人。

  演员朱正廷一句话获得了超过29万条转发,“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挥洒青春热血,中国军人辛苦了!建军节快乐!”演员张一山、佟丽娅、欧豪等则专门录了短视频,为人民军队点赞,均获得了数万条转载。

  中国军网八一电视出品的MV《相约强军新时代》也在这一天隆重推出,这个长达4分钟的视频,主要讲述了在“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中,网络名人、网媒记者们登战车、上舰艇、看“飞豹”、访“猎人”,全方位感受部队真打实练、备战打仗的崭新风貌。

  一篇微信公众号《极简解放军史,简到崩溃,笑到落泪!》,在多个账号中取得了“10万+”的阅读量。文章以漫画为形式,搭配辛辣、幽默的语言,讲清楚了人民军队如何走来。例如,故事一开始就用了清朝末代皇帝画像,配上文字“大清就是一台摆渡车,我一登机,它就撤了”,来交代红军成立之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这一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欢迎,很快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

  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8月1日这天,许多网友发现,扫码打开摩拜单车后,解锁铃声变成了《十送红军》。发现这个彩蛋之后,不少人兴奋地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分享。

  每个普通人,都和军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我是谁?我是母亲倚在门口牵不到的那只手,我是妻子舍不得挂掉的电话,我是儿子眼里不敢靠近的陌生人,我是亲人的牵挂与骄傲。”微信朋友圈大规模推送了同一个视频《我是中国军人》,感动了很多人。与这个视频一道推出的,是央视网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互动活动,鼓励网友讲述自己或家人与军队的故事。在央视网征集平台上,一天之内,就有4700多人参与其中。参与者有军人,有军人的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妻子、孩子,他们中有人回忆起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有人感叹结婚7年很少与丈夫见面,有人特意提到爸爸归队时孩子眼中不舍的情绪……一张张质朴的老照片,讲述着人们与军队的故事。

  截至周三夜里12时,新浪微博上“#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话题,阅读量已经接近7亿,成为当天最热门话题之一。运动员田亮一家,专门拍了军装照参与其中。至于曾经当过兵的张译、杨洋等,则自豪地晒出了当年拍的军装照,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

  央视网所关注的,还有中国美术馆为军人塑像的活动。7月31日,中国美术馆邀请曾经参加过百团大战的抗战老兵、原北京军区工程兵装备器材部副政治委员、94岁的李裕厚;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词作家、军事文化评论家王毅;以及执勤第九支队机动三中队中士薄纯成,他身着革命烈士李登贵同志当年的老军装,到现场配合雕塑家创作。

  作为地方媒体,“今贵州”App在开屏页就关注了贵州与军队的不解之缘。8月1日这天,只要打开这个App,便能看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草坪村红军桥等历史场景。

  老兵退伍不褪色

  “我们回来了,你在哪儿?”微博上,“伙头军客栈官微”发出这样一个问题。

  《炊事班的故事》播出10年后,原班人马再聚首,以一部《伙头军客栈》呈现退伍军人再创业的故事。从炊事班的部队厨房到伙头军的客栈厨房,环境变了,情怀没变;菜谱变了,欢声笑语没变;他们离开炊事班,齐聚伙头军。

  仅仅一条宣传电视剧的微博,就在一天之内转发量近万,足见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的期待之高。而退伍军人,也在建军节来临之际,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今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退役军人事务部设立;4月16日,在北京正式挂牌。7月31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组建以来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3个多月来各方面的工作。

  发布会上提到的很多说法,迅速在网上走红。微博上,“#退役军人保障法#”上了热搜榜,引来一片赞誉。网友“临沂乐观的郭峰”评价说,“这是对付出青春的战友最好的一个保障!国强军强民更强!”还有网友评论说,“ 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保障他们的生活是应该的,他们还在茫茫人海中发挥余热”。

  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从一张油画说起,展示了“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的英勇事迹。1984年,史光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虽四次负伤、八处重伤、双目失明,仍凭借不屈的精神,带领全排出色完成任务。“学习小组”特意将他的事迹剪辑成视频,配上图文并茂的微信文章,一天之内,阅读量达到9万,吸引来数百条留言。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的“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我曾是个兵”,讲述了免费为老百姓上课的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陈全江、带动老兵再就业的浙江军旅文化园创始人黄旭堂、自主择业创立了宁波市江徽美食餐饮有限公司的江中民、创立智慧医疗企业的女兵孙斌等老兵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以《退役战友的后半夜:生活的战场漫无止境》为题,讲述了几位退伍老兵的故事。他们中,一位叫余力的战士在扑救山火时身体烧伤面积达45%;一位叫何健的战士,在汶川救人时失去了自家的8名亲人;幸运的是,在绝望过后,他们都收获了爱情和家庭。

  文章结尾,作者分别问了他们俩一个问题:“如果能回到18岁,你还会选择当兵吗?”

  余力说:“ 会,一定会。”

  何健说:“ 会,还是会。”

回到十八岁 还要去当兵
网友心声
转载排行
美丽“鹤乡”
责编:李 贞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