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音乐为桥 沟通世界(“一带一路”文化)

□ 刘 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02日   第 12 版)

  哈里

  乔安娜

  近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2018“用音乐理解中国”——中国音乐文化暑期国际研修学院在北京开展。在20天里,中国民间音乐考察调研、学术讲座和乐器演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来自美国、加拿大、丹麦、肯尼亚及罗马尼亚著名音乐艺术学院的50余名师生更深入地感受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研修学院的前身是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四届的中央音乐学院“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4年中先后有来自8个国家的166名音乐专业师生参加。“希望随着一期期学员的不断研习成长,未来成为讲述和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专家,成为持续推动中国文化为世界各国所理解的使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刘月宁教授说。

  “带有使命感的文化之旅”

  今年40岁的哈里教授是这个暑期夏令营的“新人”。在此之前,他所在的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和孔子学院有一个中外音乐交流的合作项目,那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他表示,这次研修班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一次带有使命感的文化之旅。”他用一句话概括了此行的感受。

  在研修班所有活动中,哈里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学习中国音乐。考虑到之前有弹奏吉他的基础,他决定学习技法类似的中国传统乐器中阮,以便在两周内尽快掌握中阮演奏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在闭幕式汇报音乐会上,哈里与学习琵琶、二胡、扬琴等乐器的其他学员们合奏了一曲中国民乐《杏花天影》。“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曲子,声音美妙而且温柔。”

  哈里的专业方向是西方歌剧,此次中国之行让他对中国京剧颇感兴趣。由他表演的京剧《淮河营》是闭幕式整场演出的一台“重磅大戏”。这也是暑期夏令营开展以来第一次有外国人表演京剧。当他身穿戏服伴着京剧曲调缓缓移步到舞台中央时,台下立刻掌声如潮。无论是手势、台步还是面部表情,都极具中国韵味。他认为,与西方歌剧不同的是,中国京剧音域更广,音调起伏更多,音色也更明亮。“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特别的尝试。”

  哈里希望回国之后可以继续研究京剧,和他的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京剧的表演技巧。国家京剧院的黄佳老师是此次京剧表演的指导专家,他说:“和外国的教授合作把中国京剧传播出去,是一次很难得的缘分和契机。”

  音乐背后的中国故事

  2012年,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家以音乐文化交融为宗旨的“音乐孔子学院”。当时24岁的乔安娜正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就读,就是在那里,她开始对中国和中国民乐产生兴趣。在音乐孔子学院的音乐会上,她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民乐表演。“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妙的表演,让我深深地着迷。表演者的身姿特别优雅,我希望可以像他们一样。”乔安娜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之后,在音乐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的指导下,乔安娜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二胡。2015年毕业后,她就自己照着五线谱练习,有时候她也会在微信上听老师讲授二胡课程。

  今年是乔安娜第二次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暑期国际研修学院,她希望这次研修能帮助她进一步提升二胡演奏技巧。她认为,研修学院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机会和中国音乐大师一起学习。“专家们的讲座和演奏教学的方式都很生动形象,这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因为本身已经有中提琴的专业基础,加上多年来的勤奋苦练,对乔安娜来说,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难度并不大,但挑战在于,要学习如何利用弹奏中的装饰音将中国民乐的情感表现出来。谈及对自己闭幕式演奏曲目《紫竹调》的理解,乔安娜特别喜欢她的指导老师说的一句话,“感觉就像坐在茶楼里,整个人在其中徜徉,轻松自在。”

  乔安娜现在在德国弗兰克福大学辅修汉学,同时她也是德国一所音乐学院的老师。对她而言,工作之余学习中文和中国音乐是一个重要的爱好。她的中文老师替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林卓”。“‘卓’在中文里有‘优秀’的意思。我的老师认为我是一个学习非常认真的人。”她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继续深入学习,也希望以后能将中国音乐运用到未来的教学当中。

  中西合璧促进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音乐是牵系国家间、民族间民众相互了解,进而深入理解的桥梁。”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在研修班开幕式上表示。

  今年28岁的马修来自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作为第三次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外国青年音乐家代表,马修表示,他希望将这个研修项目推荐给每一个人,特别是对中国文化有强烈兴趣的学生。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朋友,关键可以交流不同的文化。“非常有趣,极具影响力。”他这样评价道。

  马修对乐器颇有研究,擅长萨克斯、单簧管、吉他、钢琴等多种西方乐器。他在高中的时候对二胡和葫芦丝产生特别的兴趣,开始利用网上课程进行学习。2016年,怀着体验中国独特魅力的激动心情,马修第一次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之后开始学习箫和中阮。“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力和活力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地着迷。”

  第一次研修之旅激发了马修用中国乐器呈现西方音乐的灵感。2017年,他与其他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OTPO(渥太华跨太平洋管弦乐团),通过中西乐器合奏外国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今年3月面向包括中国驻加大使在内的500人的演奏,是团队成立以来最大的演出活动。“我认为在这种音乐融合中,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据悉,乐队将于今年9月在优酷、Youtube、Bilibili等媒体平台上传和分享演出视频。

  马修表示,未来希望申请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继续研究中国音乐和文化。“传递友谊,增进理解,沟通全世界人民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音乐。学习中国音乐是一件积极正面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一种使命。”他说。

音乐为桥 沟通世界(“一带一路”文化)
如何看大英博物馆“抢生意”(墙内看花)
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首次集中展示音乐剧作品
两岸大学生宁德考察聚落文化
《跨界歌王》挑战引发共鸣
大型诗歌杂志《中国诗界》发布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