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28日 星期六

毛里求斯礼俗(礼仪漫谈)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28日   第 05 版)

  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一景。
  图片来源:搜狗图片

  多 元

  毛里求斯各岛上没有土著人,其居民都是从外面迁来的,主要有印巴裔、非洲裔、阿拉伯裔、华裔、欧洲裔及其混血人种。不同种族,呈现出不同宗教、文化、语言和礼俗等,但是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现今多元和谐的毛里求斯。

  礼 节

  毛里求斯人的日常礼节基本与国际接轨,但也具有当地特点。如握手,他们为了表示热情,必需适当用力,常常把手握得感到麻木叫痛。若是握手软弱无力,会被视为没有诚意、轻视对方。熟人握手后,不论男女,还会互亲面颊,一般是亲右、左面颊各一下。社交场合的称谓,一般是先生、夫人、小姐、女士。

  该国宗教文化繁盛,信仰不同的居民,礼节有所不同。游览宗教圣地,要穿着得当,遵守秩序,保持安静。进入印度教寺庙,需脱下皮鞋,解下皮腰带。斋月里,穆斯林从黎明到黄昏都不可进食。

  这里的华人信仰佛教、道教,逢年过节必祭祀祖先,清明必扫墓。春节穿上崭新的红衣,燃放烟花爆竹,舞狮,成群结队去庙里烧香,跪拜弥勒佛、观音菩萨、关公,并在供桌上恭恭敬敬摆上水果点心。

  这里的华人身体不适或生病时,习惯服中药调理。

  饮 食

  毛里求斯的菜品十分丰富,也呈现出外来菜系的口味和特点。他们的主食以米、面为主,可品尝到印度咖喱饭、阿拉伯香饭、法国的各种面包等。街头常见的一种油炸面包,配豌豆酱、番茄酱、腌蔬菜以及蒜、姜等一起食用,颇为美味。

  当地强调环境保护,虽为岛国,捕捞的海鲜并不多,肉类食物以鸡肉为主。印度族裔人士不吃牛肉,所以牛肉供应量不大。用咖喱、香料和鸡肉做的印度菜在当地颇为流行,法国菜和中式客家菜、粤菜也颇受青睐。当地华人的餐桌上,常常有酿豆腐、大盆菜、梅菜扣肉、咸鸡等中式传统菜品。

  饮料有啤酒、梨味汽水以及用甘蔗酿造的朗姆酒等。由于地处亚热带,全年都有新鲜水果、蔬菜。当地进食方式也呈现出多元性,有人用刀叉,也有人习惯用手直接抓取食物,而华人则多用筷子。

  服 饰

  毛里求斯人没有统一的民族服装,城乡各族裔多穿西服,社交场合更是以西装为主。在正式礼仪活动、宗教活动中,也能看到民族传统服装展现,如印度的纱丽、非洲裹身长袍、阿拉伯式长袍等。平时,街上的男女青年多穿西式长裤、牛仔装、白衬衫、花裙子等,也能看到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穆斯林女子。大家各行其是,各展其美。

  习 俗

  毛里求斯居民中,印度族裔人数最多,其节日习俗引人注目。如湿婆节——“伟大Shiva之夜”,在每年的2-3月间举行,数万名印度教徒身穿白衣,手持Kanwar(木质弧形、带装饰的小镜子)、纸张和鲜花花环,来到圣水湖沐浴Shiva神雕像和lingams (男性生殖器像)等圣器,在湖边做礼拜,彻夜不眠。

  每年2月1日举行的扎针节,则是毛里求斯泰米尔人纪念湿婆神儿子Subramaniam的节日。这一天,泰米尔人赤脚扛着放有神像的花架游行,他们在碳火上行走,攀登利刃,在身上穿针,在舌头和脸颊上插叉子。

  舞 蹈

  塞卡(Sega)是当地独有的民间音乐、舞蹈统称,源自非洲黑奴,形成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一般由手鼓拉瓦纳ravane(用山羊皮做鼓膜)、木沙盒马拉瓦纳(maravann)、三角铁等乐器伴奏,用当地语克里奥尔语进行演唱,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命状态、生活处境。

  塞卡舞以脚步滑移、臀部摇摆为特点,舞姿奔放,节奏粗犷,表演风趣。

  禁 忌

  忌说黑(Black)和黑人(Negro)。打招呼忌用左手,礼貌的方式是举起右手,手掌心面朝对方,是友好的象征。

  不得对陌生人、私人房屋、家畜随意拍照。禁止钓鱼、采摘或践踏珊瑚。不可在酒店房间内煮食。禁烟严格,任何有屋檐的公共空间,都不允许抽烟。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秘鲁年轻人的“汉语情缘”(海外纪闻)
安吉花园工厂令客户震撼了(我看改革开放40年)
“淋漓尽致”的正确用法(杜老师语文信箱)
毛里求斯礼俗(礼仪漫谈)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