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明,正在英国莱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从初到英国的不适应到现在享受每天的充实生活,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亲身体验了英国文化。在感受文化差异的同时,他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独立性,开拓了视野。
逐渐适应作息和饮食
杨纪明只身来到英国,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时差导致的不适应。“我原本打算在飞机上睡一觉,借此调节一下生物钟,但是因为出国经验不多,所以没能调节成功。”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杨纪明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他说:“我每天白天都是硬撑着不睡觉熬过来的。”这算是他初到英国的“小插曲”。
除时差问题外,杨纪明还说:“在中国人的养生观念中,午饭要吃好,但在英国午餐吃得很随意,绝大多数人的午餐就是一个三明治而已。而且,学校也没有午休时间,课程排得很满,基本上刚吃完午餐就接着上课了。”
谈及一日三餐,杨纪明说:“我不太适应这里的饮食。国内做饭注重调味,讲究色香味俱全。但是英国人做饭不放盐,不注重调味。而且做饭步骤很简单,要么煎或炸一下,要么生吃。所以,味道自然没有那么可口。”杨纪明开始自己试着做一些中餐,对他来说,饮食方面的不习惯比较容易解决。现在,杨纪明偶尔也会品尝一下当地菜,也开始渐渐接受“清淡”的英国饮食了。
发现沟通交流的不同
“刚来到英国,我发现自己听不懂英国人说话。”杨纪明这样说,“这可能是大多数学子来到讲英语的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吧。一方面,日常交流用的口语不注重语法,还会带有俚语和俗语,所以很难听懂;另一方面,课本也是有局限性的,平时交流用的口语跟课本上学的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在课本上学的简单日常对话中,别人问‘你好吗’,我们应该说‘我很好’,然后再加一句‘你怎么样’。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只需要回答‘我很好’就可以了。如果反问别人,对方就会觉得很尴尬。”
在日常沟通中,杨纪明还发现,英国人时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比如走路快撞到别人时,他们会说‘对不起’;在支付时拿出了过于零散或者过于大额的钞票时,他们也会说‘对不起’……感觉人与人之间客气而友好。我很喜欢这种氛围。”
杨纪明也提到,英国人很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除非关系很亲密,一般联系都是靠发邮件。之前我们想邀请老师参加我们的聚餐,就向老师询问电话号码。但老师告诉我们,更合礼仪的方式是发邮件问询。所以在之后与别人交流时,我也更注意尊重其隐私。”
体验独特的交通
杨纪明提到,英国的出行方式与国内有差别。“这里的自行车卖得很贵,所以骑车的人很少。出行一般都是步行或者开私家车。火车也是这里比较常用的交通方式,但火车的速度比较慢。一般情况下,我出行就是步行或者打车。在去其他地方旅游时,我会选择乘坐火车。”
“另外,英国都是靠左行,这一点我用了很长时间去适应。每次在路上,我都会尽量慢行、过马路时前后多看两眼。但是英国的交通秩序很好,马路上几乎没有抢道、加塞的现象;司机也会礼让行人。”
杨纪明利用休闲时间去过英国的不少地方。他说:“去了英国的多个地方后,我认为英国在建筑方面有两个代表,一个是博物馆,另一个是城堡。英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以展示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此外,英国有很多城堡,其中有的已成为旅游景点,还有的城堡里仍住着贵族的后代,或已转手卖给他人了。”
(本版照片均由受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