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草原上的玛纳斯奇

□刘 洋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24日   第 08 版)

  阿巴克尔·居马拜在演唱会上

  居素甫·玛玛依(居中披黑外套者)在乡民中演唱《玛纳斯》

  头戴雪白毡帽,身穿蓝色绣花衬衫和黑色对襟长袍,下着阔腿裤、高筒靴,盘腿坐在精美的刺绣毛毯上。歌手阿巴克尔·居马拜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演唱《玛纳斯》了。他的唱腔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婉转,唱到动情之处,双手紧握做拳状,额角青筋突起,胸腔随着节奏快速起伏。在座的听者无不被他的演唱感染,仿佛进入了那个史诗描绘的奇幻世界。

  近日,由中国民协、新疆文联主办的“纪念《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乌鲁木齐举办。会后,笔者跟随与会人员在柯尔克孜族聚居区调研走访,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的传承现状。

  英雄史诗传唱千年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与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中国三大民族史诗”。《玛纳斯》叙述了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领导族人反抗异族侵略,建立丰功伟业的故事。它不仅流传于中国新疆,也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的柯尔克孜人聚集地广为传唱。

  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玛纳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玛纳斯》已有俄文、乌兹别克文、哈萨克文、德文、英文、法文、土耳其文、日文等多种译文版本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带一路’上传唱千年的文化瑰宝,《玛纳斯》见证着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族友好往来交流的历史,通过世界共享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说。

  “玛纳斯奇”是柯尔克孜语,意为能唱《玛纳斯》的人。居素甫·玛玛依是中国唯一一位能够完整演唱八部《玛纳斯》的大玛纳斯奇,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当代荷马”。他将《玛纳斯》八部内容进行梳理加工,创造出自己的演唱变体,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结构最宏伟、艺术性最强、悲剧性最浓郁的不朽之作。居素甫·玛玛依为《玛纳斯》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成果最高奖“山花奖·艺术成就终身奖”,并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授予“玛纳斯一级勋章”和“吉尔吉斯斯坦人民演员”称号。2014年6月,居素甫·玛玛依因病去世,享年97岁。

  邱运华表示,我们今天不仅要纪念居素甫·玛玛依为传承民间文艺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且要激励年轻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间文艺家们持之以恒、锐意进取的精神,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努力奋斗。

  民间艺人薪火相传

  柯尔克孜族的主要聚居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地处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骏马、牛羊、毡房点缀在碧绿辽阔的草原上,仿佛传说中宁静美丽的仙境。作为柯尔克孜族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玛纳斯》堪称一部柯尔克孜族语言、历史、民俗、宗教、哲学、天文等领域的“百科全书”。

  今年44岁的阿巴克尔来自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族乡,他向笔者讲述了自己学唱《玛纳斯》的经历。7岁时,阿巴克尔有幸在邻居家听到居素甫·玛玛依大师的演唱。“这是我第一次听《玛纳斯》演唱,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慢慢地开始唱起来。”之后,阿巴克尔向吾木尔·白山拜等演唱大师拜师学艺,不断磨练技巧。

  近年来,阿巴克尔在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中获得了20多个奖项。2014年,他成为中国民协会员。由他演唱的《玛纳斯》1万多行,经过新疆文联记录整理,预计将于年底出版。

  出生于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提村的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从小便对《玛纳斯》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外祖母每晚把《玛纳斯》作为睡前读本讲给他听。6岁时,铁力瓦尔地已经能记住八部《玛纳斯》所有的情节,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学唱基础。

  2008年,13岁的铁力瓦尔地拜师于居素甫·玛玛依。他回忆那天的拜师情景,“爷爷要先听听我唱得如何,我有点胆怯,克服了紧张之后开始演唱,后来渐入佳境”。听完演唱后,居素甫对铁力瓦尔地说:“孩子,你的神情和动作表达都很到位,但你有点羞涩。作为一个大男子汉、玛纳斯奇,怎么能羞怯呢?”接着,居素甫展开双手为铁力瓦尔地祝福,并往他的嘴进行了飞沫礼,寓意将自己口中的绝技传给他。

  2015年,铁力瓦尔地参加首届“居素普·玛玛依杯”《玛纳斯》演唱会,拔得头筹。目前,铁力瓦尔地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柯尔克孜族文学专业。平时在婚礼、集会、祭奠、节庆场合,他都会演唱《玛纳斯》。

  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史诗中不仅包含了全人类所具有的原始文明的文化基因,而且反映了口头传统语境下人类文明如何保存和传承这样重大的学术问题。”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员诺布旺丹表示,在当代社会,都市化和消费文化对史诗传承带来很大的冲击。说唱的书面化特点越来越浓,演唱者的感情色彩包括肢体语言、表情等,都没有从前那么多姿多彩。

  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指出,玛纳斯奇总数明显减少,听众也越来越少,这让《玛纳斯》的传承遇到很大困难。“但有希望的是,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加强了对玛纳斯奇的生活补助,并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另外,老一辈的玛纳斯奇完全是口传师授,现在有文本可以背诵,这是一种新的学习途径。”

  近年来,新疆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玛纳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原有的新疆文联《玛纳斯》研究室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克州及县级《玛纳斯》保护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马雄福介绍,自治区文联、克州政府和文化厅非遗保护所是《玛纳斯》的三家保护责任单位,三者分别负责《玛纳斯》的研究、传承人保护以及政策层面的管理工作。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不完全统计,全疆现有大约100位玛纳斯奇。自2013年起,自治区文联先后举办了4期“中国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保护与传承培训班”。此外,还举办了多次《玛纳斯》演唱会和“新疆《玛纳斯》国际旅游文化节”,大大提升了史诗的知名度。歌剧和舞剧《玛纳斯》的问世,让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加多样化。

  多位《玛纳斯》传承人走进中小学,向学生们推广《玛纳斯》。阿巴克尔就曾教小学生唱《玛纳斯》,学唱人数最多达到100多人。“学生学唱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能够从中学到保家卫国、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这对于《玛纳斯》的传承也很有帮助。”

  “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让《玛纳斯》走进校园,让年轻一代接触到,是我们正在探讨的事情。”马雄福指出,要让《玛纳斯》以课本、动漫或童话等各种形式进入学校。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骄傲,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我要向居素甫爷爷学习,好好传承《玛纳斯》。” 铁力瓦尔地说。

礼之不教,人之不成(文化只眼)
草原上的玛纳斯奇
洛阳雀金绣:天边飞来金丝鸟(匠心)
古人的消夏(美在生活)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