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14日 星期六

“蓝盔”下的中国面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14日   第 12 版)

  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里,26岁的女兵班班长于培杰有个响亮的男性化绰号——“强哥”。她既能在格斗中把男兵撂倒,又能在舞台上甩起水袖,被战友们评价为“温柔的女汉子”。于培杰所在的维和步兵营,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支派驻海外的作战部队。营里有10名女战士,最小的19岁。
  每天执勤巡逻,不仅要穿戴20余公斤重的防弹护具,忍受高达40摄氏度的平均气温,还要面对不时响起的枪声,但于培杰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于培杰说:“南苏丹现在还在战乱中,老百姓盼望和平。能为他们作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很自豪。如果有机会,还愿来执行维和任务!”
  图为4月30日,于培杰(右)在南苏丹朱巴市皇后村小学带领孩子们唱儿歌。
  新华社记者 王 腾摄

  2015年11月1日,在利比里亚绥德鲁市附近村庄,中国第1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医疗分队护士长李炜为一位当地老人讲解如何用药。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摄

  在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蓝线”上,活跃着一群来自中国的扫雷维和官兵,他们不惧危险,致力于清除雷患,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自2006年以来,中国已向黎巴嫩派驻累计17个批次维和部队,累计发现、排除地雷及其他各种未爆物上万枚,创下“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本最低”“伤亡率最低”4个国际扫雷之最。
  2017年12月15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边境的“蓝线”附近,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迈克尔·比尔里(前)到作业现场看望中国扫雷维和官兵,并用手机拍摄一枚被清理出来的地雷。
  董永康摄(新华社发)

  在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东战区超级营地中国维和营内,有一支由中国第5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组成的“蓝音乐队”。“蓝音乐队”成员个个都是任务一线的骨干力量,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风沙起,勇士出击,一身戎装守望异乡的土地;顶热浪,满目疮痍,肩负的使命永远难忘记……”这首由“蓝音乐队”创作的《马里维和的日子》,曾在维和官兵中传唱已久。
  旋律传递着中国维和军人的故事,不仅引发了中国维和士兵的共鸣,还打开了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军队的窗口。今年5月12日晚,在即将轮换回国之际,“蓝音乐队”举行了告别马里演唱会。
  韩立建摄(新华社发)

  2017年2月25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辛尼亚村,中国维和部队队员参加代号为“蓝鸟”的撤离演习。
  华 迅摄(新华社发)

  2015年11月16日,在南苏丹朱巴联合国1号难民营,中国维和步兵营的女兵贾晓晨向难民儿童发放糖果。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摄

  中国第14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7月4日在路况恶劣、安全局势严峻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格洛临时作战基地至塔维拉维和营地之间的105公里道路勘察任务,并提交了详细报告。图为6月25日,在苏丹达尔富尔格洛,中国第14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士兵驾车通过河道。
  (新华社发)

  今年是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70周年,也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8周年。目前,约有25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捍卫和平、传递友谊。

  从扫雷到修路,从护卫到义诊,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深度参与,让世界刮目相看。

“蓝盔”下的中国面孔
责编:石 畅 邮箱:cnshic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