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拿起“喇叭” 大声说明中国

范 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09日   第 06 版)

  在海外多元文化环境中,华文媒体该如何不生硬、不怯场地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人在边缘,但声音不能边缘。拿德国来说,15万华人放在8000万主流人口中,显然很边缘。但我认为,不能仅仅在这个狭小的华人圈子里作为,否则,你就会真正的边缘化。我们同德国大小媒体建立联系,在他们眼里打造一个“中国民间声音”的形象;每每遇到涉华的重大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国那些大的官方喉舌,而是我们,纷纷采访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述。

  其次,人在民间,声音不能人云亦云。海外的华文媒体,立身于不同政治、不同文化甚至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最尖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定位,那就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很容易分化成两种态势:一种会变的官气十足,另一种则又会随着当地媒体的声音对中国发难。所以,一边要从海外自由媒体的角度,针砭时弊,另一边要充分展示中国的主流形象,客观传达中国发展进步的消息。

  再次,人在异国,方法不能太“中国”。德国等地的自由媒体,历来崇尚的是“批评”精神。浸淫在自由媒体环境之下的西方民众,更希望通过批评、负面的报道,来行使对政府、对社会的监督。所以,不理解这个事实,就会误读当地媒体,从而不能很好地合作与交流。

  最后,中国必须让世界读懂自己。可能与中国国民含蓄、内敛的性格有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都不善于表达自己:好事,羞于自夸;坏事,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就为中国涂抹了“神秘”的色彩。

  面对西方媒体的一片打压,中国以前坚信“不撇自清、不辩自明”中国式方法论。结果,中国过去一直在吃“哑巴”亏!现在中国必须学会向世界说明自己,不能指望中国道路可以不言自明。

  海外华文媒体重任在肩。我们直接站在矛盾的锋尖之上,在错综复杂的话语环境中,既要宣传祖(籍)国,又要理性客观;既要回击反对的声音,又要促进文化间的融合;既要维护民族和同胞的尊严,又不能陷入极端民族主义的误区。

  矛盾依然,冲突继续。也正是这种大背景,才彰显出海外媒体人生存的意义。或许相对于当地的“金喇叭”,我们的声音依然脆弱;但我们可以用纸卷出一个喇叭、用泥巴捏成一个喇叭、用手掌握成一个喇叭,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是友善、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作者为华文媒体《欧洲新报》总编辑)

拿起“喇叭” 大声说明中国
华裔教育方式有了新选择(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中文歌曲大赛智利赛区决赛落幕
王兴乡: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的守护者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