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中国论坛网、学习小组、侠客岛承办的中国论坛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扩大开放与全球化趋势”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开放应注重自主性
韩庆祥
中国开放需要注重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以及引领性。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开放主要是为解决欠发展而进行的。当时的开放有其必然性,首先,1978年以前的封闭状态导致落后。其次,改革为了发展,因此,推进改革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技术、管理经验。从这些角度看,开放有历史必然性。
如今,中国应该站在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开放。中国不但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更要注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有五个要点:世界多元化,要以多元化的观点看世界;世界各个国家平等,在主权上、机会上、规则上都是平等的;树立与西方文明冲突论不同的文明观;包容发展的发展观,尊重世界一切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互利互惠的利益观。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教授)
中国对世界有话说
王咏赋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中国经验引各方解读,中国机遇让各国向往。宣介中国的发展进步,帮助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是中央外宣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决定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平台。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交流与传播平台,以阐释中国、传播中国为宗旨,以向世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使命。
中国论坛网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平台建设的线上平台。今年3月,中国论坛网中文版上线运营,并在海外社交平台(脸谱与推特)开设理论短评栏目“中国有话说”(China’s Voice),面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论。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统筹国内国际大局
滕建群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相互依赖如此之深的国家,不可能不存在矛盾和摩擦。首先,过去的力量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平衡体系还没有形成。中美关系进入新的调整期,必然会经历一个适应过程,才会维系稳定状态。其次,中美两国在安全和经贸领域的竞争正在增强。美国对华疑虑上升,因此不能用旧套路来探讨中美关系,中美两国需要建立新的机制。
中国应对扩大开放与全球化趋势,需要理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路,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我们可以用两个“造”字来形容2012年后,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变化。第一个是改造,即改造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第二个是塑造,中国现今已有良好的塑造外部环境的能力。这一过程将为中国走向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积极作为,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研究员)
开放共赢公正合理
李 文
全球化趋势和中国扩大开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面对新形势,中国提出新型全球化。与以往不同,新型的全球化追求富有活力,开放共赢,公正合理。平衡普惠是新型全球化的本质。新型全球化要靠中国扩大开放达成。
全球化的新趋势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从一元到多元,即尊重世界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主张不同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一条符合本国发展实际的道路。其次,从单赢到多赢到共赢。西方的资本逻辑是适者生存,绝对自由化,但因此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而中国的开放原则就是多赢、共赢。再次,从排斥到包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阶段完全可以共存。“一带一路”建设就不分制度、不分国家大小、不分发展水平,这和新型的国际关系理论相契合。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科学传播中国声音
金兼斌
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改革开放的阶段可以分为1.0、2.0、3.0三个阶段,从技术、产品、资本、人才、文化五个要素来考量。
中国目前在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上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人才的吸引上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因为从这五个要素来看,中国仍处于开放2.0阶段的后半期,需向3.0阶段迈进。开放和全球化政策,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建设好生态,这是由开放2.0阶段迈向3.0阶段的关键所在。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现阶段如何向国际传播中国声音非常重要,这对于海外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在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时,一定要有科学依据、有张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推进开放高质发展
郭周明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设立四大经济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是政策性开放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包括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制度性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以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为标志,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体制性开放;现在进入的第四个阶段,是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标志的“高质量开放”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市场化是精髓、法制化是保障、国际化是方向,中国国际化开放40年来的脚步是非常迅速的,而且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走到现在,中国靠的是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未来,中国更加重视在双向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来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世界各国应该更加注重中国智慧包括中国方案的应用。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杂志社社长)
开放要有勇更有谋
陈凤英
今天的中国开放,有三个不同。首先,中国的环境不同,今天中国对外开放是真的自主开放,与过去不同。其次,国际环境不同,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完全不同,中国在国际上的主体责任也发生了转变。最后,中国的目标变得不同,过去是温饱,后来是向小康迈进,现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过去中国的开放是问题导向,逐步开放,而现在中国是全面开放。未来,中国的开放要淡定自信。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因此在处理国际关系当中遇到的问题上,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最后,在开放中,要有勇更要有谋,要“智取巧胜”。短期的不安全可能会换取长期的安全,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谋和勇要同时并用。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为世界谋大同
赵晋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中国将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还不充分、不平衡。中国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我们扩大对外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绝不是因为西方诉求才去推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和开放的政策将为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世界经济因为有了中国的发展而呈现出稳定、持续向好的态势。中国一方面要实现中国发展,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谋福利,另外一方面要通过中国扩大开放来让其他国家更多地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开放要有战略定力
贾秀东
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同美国打交道做得很好,拉住美国,寻求双方的最大共同利益,并妥善地处理分歧。中国在对美国开放方面,时间尺度掌握得很好,某些领域的开放是以中国的时间表为准的。这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符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有四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角色,对于角色的认识应该符合实际,不能自傲,也要防止惰性。第二个关键词是命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都应抓住科技发展这个命门,科技创新必须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第三个关键词是风险,越改革越扩大开放,风险越大。第四个关键词是困境,在中国实际影响提高的同时,很多问题并没有迎刃而解。因此,中国需要战略定力,冷静应对,坚信自己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创造开放新的局面
张颐武
新时代中国如何扩大开放,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和如何引领全球化的趋势,是中国现在面临的大挑战、大问题。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创造一个新的开放局面,其实是新时代中国文化、社会、经济建设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方面,扩大开放需要新的机遇、新的可能性,也给国内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刺激。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在开放中也同样重要。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给全球带来很大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复杂效应。因此,怎样把开放的问题提到更高的高度上、提供一个全球发展的新动力,创造一个和中国的新型开放相匹配,和新的全球化方向相符的新路径,这可能是中国面对的新问题。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平等开放引领全球
王义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带来繁荣,封闭必然落后。世界上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将开放作为一项国策写进宪法,也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能不断扩大开放,并借此不断繁荣。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和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机会成为开放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参与即将召开的第二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更是显现出中国将开放作为引领全球合作的道路旗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中国为开放赋予了灵魂。中国重新定义了开放:开放是自主性的开放,是平等性的开放,而不是弱者向强者的单向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所谓西方、非西方的界限,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以国际合作促开放
宋 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在开放中发展。这40年是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阶段。目前全球化趋势在放缓,但全球化会不会被逆转还需进一步观察。
在全世界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的改革开放策略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一个方面,要继续坚持过去40年比较有效的自主开放。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步骤应该因国际形势而变。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过去一直以参与为主,而目前中国则是向着全球化主要的推动者之一的角色转变,但还无法达到独立引领或是左右全球化进程的程度。由此来看,世界各国合作是维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要特别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为世界减贫作贡献
张胜军
中国人对于全球化的贡献分为“看得见”的贡献和“看不见”的贡献。中国拓展了全球化的范围和体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全球减贫和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还是全球化的发散地,“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发展机遇,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新的创新高地。中国对世界的发展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派出维和部队、开展对外援助等。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贡献,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全球化的“看不见”的贡献。中国为全球化贡献了治理方案。中国对全球化的理解是深刻的,因此才能很好地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
当前,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不可能被一揽子解决,若为了解决眼前一些不平衡的问题而急功近利,反而会伤害全球化的平衡,甚至损害整体目标。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从追赶到并跑领跑
贾晋京
当前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阶段和新的任务。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是西方经济的相对衰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不是政府制定鼓励制造业的政策就能解决得了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下一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要努力提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任务是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目标。过去中国是“追着西方跑”,现在中国开始与西方“并跑”,并在一些领域“领跑”。但“领跑”是最难的,在世界上领跑,需要制定全世界的发展方向、制定全世界的目标。这就要求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努力构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