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3日 星期六

大瓦山情歌

陈 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3日   第 11 版)

  确实不一样!

  虽被传说濡染很久,已成概念,但真置身于此深闺之中,还是被其别具一格秀美的气质、凹凸有致的身姿所震撼。

  如美女一般打动我。它是大瓦山。金口河的大瓦山。

  金口河这个名字,我很早就听说了。因为至亲曾在这崇山峻岭中的某片土地上工作过、奉献过。

  或许,他们爱情的萌芽也始发于此。

  当我试图寻找传说中他们为之奉献的工厂时,当地人摇起了头,茫然不知所问。

  叹芳华如电,无情的岁月风化了轮廓分明的记忆。饱蘸感情寻觅至亲燃烧的青春和火热的故事,留给我的只有更迭的小草的葳蕤,及细雨纷纷的清明。

  一切竟然像一个传说。

  印象中,这是一片贫困的土地,或者说是我并不熟悉的贫穷的土地。

  两年前春天的一个中午,友人税清静给我讲,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名叫《大瓦山》。

  “大瓦山是啥?”

  “大瓦山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一座山的名字,我的这部长篇小说也借用了这个山名。”

  他简述了《大瓦山》的主要内容。尚未听完,我便觉得这小说有特色,无论题材、人物设计,还是叙述方式。

  查了资料才知,大瓦山是著名的桌状山,位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相对高度仅次于世界第一高大桌状山——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高的罗奈马山。

  大瓦山名气大着呢,甚至西方世界都知道它。

  1878年6月5日,穿过一路争奇斗艳的杜鹃花,美国自然科学家科尔·贝波尔登上大瓦山,在山顶俯视世界之时,感慨万端,用激动的文字记述如斯:“世间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

  接着,英国植物科学家威尔逊,受英国园艺公司和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派遣,又在1899年至1911年间,先后4次到中国西部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与大瓦山也有因缘,他在所著《一个植物学家在华西》的书里,写下了眼中的大瓦山:“……像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之中……”

  瓦,上承天宇,下接尘寰,是人间烟火和天伦之乐的保护伞,也是晨昏夜昼寄情厮守的安宁。一片瓦的哲学,被高举于海拔3000多米之上,铺陈于云雾缭绕之中,紫气浮光,虹霓氤氲。

  “大瓦山像一叶孤舟游弋在茫茫云海之上,耸立于圣洁的雪原之巔,远处群山环绕……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色,所以我认为这就是天堂。”

  这是长篇小说《大瓦山》开头的一句话,也是该小说主人翁艾祖国的笔记内容,这句话写出了大瓦山孤绝的形貌,以及激荡灵魂的魅力。

  深闺是桃源秘境。深闺也是神秘的向往。

  藏在深闺,自然另有风景,也遮掩着多少秘密。

  沿着蜿蜒盘旋的路进得山来,近处春和景明,蓝天如洗,白云如絮,湖水澄碧如玉……

  远处呢?

  我渴望见识其风貌丽颜,但天公不作美,大瓦山云遮雾罩,姿容未现。

  听当地人说,她曾花5个小时登上大瓦山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五月天。

  虽然现代文明已跟随公路延伸到了山下,但大瓦山顶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古老的银杉林,高大的杜鹃丛,绿毯般的苔藓,清澈流淌如枯枝藤绳般的小溪……山顶不过2平方公里,却是七彩山鸡、啄木鸟、画眉等动物的世外乐园。

  这种景致,甚至与100多年前威尔逊在书中所述一致。

  看来,大瓦山上的时间是停滞的、不老的。

  大瓦山脚下有五大天池。谓之“天池”,因其平均海拔2500多米。

  所谓池,该有水。但大瓦山脚下天池,只有大天池、小天池、鱼池三“池”有水,高粱池季节性有水。干池则无水。

  令人惊奇的是,面积1000余亩的干池池泥,竟能燃烧,当地村民将池泥采集回家,打成薄块,晒干后即可生火做饭、取暖,不但火旺,燃烧持久度丝毫不比煤炭差。

  一种池泥,竟能燃烧,是露天煤炭?

  这种池泥卖到国外,且价格远高于煤炭。

  中国缺煤吗?为何这种塘泥会被外国人视作“煤”中至宝?

  官方警觉,立即叫停。

  此池泥到底暗藏什么玄机?秘密待解。

  ……

  大瓦山孤独而绝尘地美丽着。“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大瓦山存在了多少万年?打动过多少人心?

  我猛然觉得,至亲那青春的影子、奉献的故事以及动人的爱情,其实再不必寻找,因为连带着这方山水风景的美好,早已装进了我的灵魂。 

芝麻开花的隐喻(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与藏羚羊的100天(现场)
大瓦山情歌
江南一梦为梅花
责编:赖 睿 邮箱:huawenzuop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