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华人科学家回国实现“中国梦”

蔡敏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0日   第 06 版)

  2012年底,时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血管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获得5项国际发明专利的瑞典籍华人科学家李旭日,怀着“建设更大的基础研究平台,带动更多人促进中国眼科研究”的愿望,带领其团队归国,加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眼科基础研究。

  “当初觉得如果能够建成一个国际水平的眼科研究平台就不错了,目前的发展超出了预期。”李旭日称,刚回来时,基础研究的整体环境弱,人才梯队、科研资金和制度保障等缺乏,“我是抱着‘拼一把’的想法回来的,万一不行,就再回去”。

  从缺乏基础研究团队,连实验室都没有的“窘况”,到如今引入诸多海外高水平人才,有新建的科研大楼和先进设备,在《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国际期刊发表了大量科研文章并在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举办了多个国际性眼科会议,吸引了众多国际权威专家参会等,李旭日实现了5年多前的“中国梦”——建世界水平的眼科研究平台。

  如此的转变,李旭日认为是国家、广东以及各级领导重视基础研究的成果,例如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提及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启动,旨在解决基础科学的核心与交叉问题;越来越多海外科技领军人才归国做科研,“好消息很多,前景光明”。

  与制造高铁和飞机等有相对明确的预期目标的应用研究不同,基础研究属于最上游的发明创造,就像在黑洞里寻找光明,难度大,不确定性高。李旭日表示,要给科学家足够产生奇思妙想的时间和空间,“不加强基础研究,中国科技难以引领世界”。

  广州眼科始于1835年。李旭日认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科研和医疗水平全国领先,有基础有能力建世界领先的眼科创新平台。

  “血管代谢如何影响眼部疾病?干细胞是否可用于眼病治疗?目前在眼科领域,仍有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未明,亟待研究。希望未来加强眼科基础研究,建成一个并肩甚至超越世界领先水平的眼科平台。”李旭日称。

  (来源:中新网)

美华裔反对特殊高中多元化改革(侨界关注)
华人社区
华人科学家回国实现“中国梦”
鄂京剧院赴日公演
龙舟渡四海 中华文化随舟远航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