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台湾如何管理“路边摊”

本报记者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15日   第 11 版)

  漫画:路边摊。
  (资料图片)

  图为台湾夜市中琳琅满目的摊位。
  (资料图片)

  鸭血汤、卤味、刨冰,棒球帽、衣服、首饰……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售卖着各式商品的摊贩随处可见,多元化摊贩已然成为台湾的特色街景,并衍生出了著名的夜市文化。据台“行政院主计处”统计,全台共有31万个摊位,年收入达5500亿元(新台币,下同)。

  摊位的数目如此庞大,且有相当多数为“无照”摊贩,台湾有关部门如何做到让“摆地摊”井然有序,防止治安、卫生、交通方面问题的发生?丰富多彩的夜市如何保持环境的整洁舒适?

  

  辅导取代杜绝

  虽然台湾各地摊贩多,管理比较有序,但真正合法的摊商寥寥可数。以台北市为例,全市摊贩数量超过3万,但领有许可证的仅1573摊。原来,自1984年起,台湾摊贩的营业许可证申领条件变得苛刻: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要么是低收入户,要么身体残障,要么1984年之前就已领证。其他摊贩只好“望证兴叹”,非法经营。

  不过,对于摊贩非法摆设的情形,岛内各县市政府并不是采用杜绝、禁止其开张的方法,而是提倡辅导转型,让住户和游客更好地享受物美价廉的夜市与地摊经济。

  台北市政府市场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数十年来,台北市政府对于摊贩管理有着一以贯之的原则:承认它们是城市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容许它们的存在,但不放任自流,而是划定区域、摊位、经营范围,予以保护和管理。

  针对住户和摊贩出现冲突的情况,当地政府也会扮演关键角色,介入居中调停;甚至和摊贩代表一起,挨家挨户与住户沟通,协助双方取得共识,让摊贩们规范经营,与周边住户相安无事。例如新北市永和区的乐华夜市,曾经因嘈杂、脏乱而遭住户申诉,被台当局撤销营业许可。但在新北市政府的辅导下,如今乐华夜市已成为新北市的优质商圈。

  夜市自我管理

  傍晚时分,位于台北市双连捷运(地铁)站附近的宁夏夜市陆续迎来了小推车,摊贩们架起帐篷,摆好桌椅,准备着香飘四溢的美味小吃。经历过一夜人潮的洗礼,第二天上午人们再路过这里时,晚上摆摊的地方已然变身成一条车辆正常穿梭的道路,也不见一点垃圾和油渍。

  这是台湾夜市的常态,但它们并非一直以来都如此整洁有序。以宁夏夜市为例,上世纪90年代,宁夏路居民因不堪忍受夜市的杂乱和噪音,强烈建议台北市政府把摊商迁走。此时,宁夏夜市自治会挺身而出,组织摊商筹资,统一安装了油脂截留器,需要油爆、热炒的138个摊位,全部接通油污入水口。此外,大多数摊贩还在自治会的倡议下自费安装了静电式除油烟机。

  20多年来,宁夏路的居民再也没有因为环境问题与夜市摊贩发生矛盾。在这里,夜市自治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经,台“经济部商业司”对“地摊经济”伤透了脑筋,既担心遍地的摊贩影响市容,又怕过度取缔后引发摊商抗议,无法解决失业问题。于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经济部商业司”要求摊贩自己筹设自治会,由自治会筹资聘请保安来维持市场交通秩序,营业结束后要请人打扫环境、清运垃圾等。这种自我管理带来了摊贩经济的有序发展。

  寻找相处之道

  除了集中经营、有自治会管理的摊贩,台湾街头也有一些“打游击”的小摊贩。他们不仅没有合法证照,也没有加入任何组织、拥有编号。对于这些摊贩,台湾的警察们会重点盯防。

  按照台湾“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于未经许可在道路上摆摊设点的行为,警察一旦发现,有权给予1200元以上、2400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货品。但台北市警察局的一位员警透露,只有那些严重扰民,引起市民投诉、屡教不改的无照摊贩,他们才会下狠手严厉处罚。一般情况下,双方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

  比如发现无证摊贩在街头摆摊时,警察们首先会上前劝导。多数摊贩会在劝导后离开,有的甚至摆摊时就四下张望,一看到警察出现就立马拿起东西开溜,直到警察远去后再次摆摊。不过,警察们也不对他们穷追猛打,毕竟摆摊者都是生活困难、需要补贴家用之人。而摊贩们也很感激警察们时常能网开一面,自觉注意言行,不堵塞人行道,不高声叫卖,离开的时候会把周遭卫生打扫干净。

  因此在台湾,警察与摊贩们少有起冲突的情形。互相谅解正是他们的相处之道。

台湾青年:回同名村追寻“阿嫲的记忆”
台湾如何管理“路边摊”
行摄香江
同舟共济 拼尽全力
责编:柴逸扉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