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化讲堂”主讲人,我5月18日至28日飞到遥远的拉丁美洲,开始我的中国文化宣讲之旅。这是我在耄耋之年首次到达南美洲,十天的行程每一刻都难以忘记。
我们一行先到了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革命的古巴,在革命广场留影,与古巴同行亲切忆旧。在巴西利亚大学的演讲与互动又是如此缩短了我们的距离。此行所到之处都让人感觉到拉美人民对于中国的关注与兴趣。在智利的圣地亚哥市中心,一群小学生听到我们是中国客人时,表现得那么热烈,这让我想到亲情,中国与南美洲的各个国家从来都是朋友、兄弟。
古巴、巴西、智利,亲切的远方,远方的亲切,都令人难忘。哈瓦那的朗姆酒式的活泼,巴西利亚高塔的个性,圣地亚哥的铜山与宝石的绚丽,都令人眷恋不已。我也尽我的力量与他们讲述中国,讲述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西方世界文化的重要补充,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太寂寞。但中国同时也在向世界别的国家,包括向巴西学习。我到巴西访问,看到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十分感慨。
中国的建筑除了请法国和德国的设计师,还要请巴西的建筑大师。很有趣的是,巴西设计师在中国,也会逐渐增强中国味、本土化,这就是中国的魅力所在。例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可以泡姜加热解表治感冒,被家常中药化,而在中国台湾可口可乐早已是名菜“三杯鸡”的佐料,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想象力由此可见。
世界文化在交流中进步,中华文明5000年未曾中断,它在语言文字、诗书礼乐、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历法习俗、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很大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性是善良的、美好的。这是认知、是对价值的强调,更是一种信仰。例如性善论,认为善良与生俱来,是上苍给的,人性就是天性、天良、良知、良能;天人合一是自然的天地、人类的本性与超自然的、形而上的上苍、天道、天命的合一。这其实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国古人聪明的地方在于,不想把力量与心思用在设想彼岸、来世、天堂与地狱上。中国古圣先贤强调的是立足今世,积极进取,优化今生。此岸性和积极性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特点,也是优点。
同时中华文化认为,天生的性善,如果不教化弘扬,也是靠不住的。中国圣人要求好好培养这些德行。孔子引用《诗经》的诗句说:“美丽的花你多么好看!我怎能不想念你呢?可你离我太远!”(“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然后孔子责备说,“美好的东西有什么遥远的呢?你根本就没有去想念美好嘛。如果你好好地想念这朵美丽的花,它的美好就在你身上嘛。”(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在这里,孔子将一首爱情民歌提升为对于美德美思的向往,对美好社会美好天下的向往,认为世道人心好了,一切自然向美好发展。
此岸性也带来了务实。黑格尔对孔子评价有些偏颇,认为孔子只讲了些常识,语言也太简单。可是孔子并不想仅仅坐在屋里做学问,他不是学者专家,他是圣贤,他想当帝王的老师,拯救礼崩乐坏的当时社会。他与君王对话,哪能长篇大论?说得必须简单。当然西方哲人中也有为孔子叫好的,例如伏尔泰就认为孔子言简意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人间的逻辑将此岸性分析得如此简明精彩,不用借助上帝,了不起。
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的、包容的。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文明的冲击,一度陷入焦虑与危机。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建设性的批判,引进了民主、科学等新的观念,激活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革新因素。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鼓励变化革新,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庄子的说法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与时俱化的。《礼记》还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同改革开放相结合,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每一次结合,都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的震动。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社会发展动力强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担当,走出了一条好路、新路,我们愿与全世界分享我们的经验。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奇迹。中国传统的此岸性、积极性,见贤思齐、闻过则喜的自我调整能力发挥了作用。
谈到传统和现代化,我认为在中国,传统一直在起作用。脱离了传统,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脚下的土地。而不走向发展与现代化,就会落后挨打。只有把传统和现代化结合起来,才能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创造了开新局的伟大变革,我们既要不忘初心,又要奋勇前进!
(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1953年开始写作,创作小说《青春万岁》,著有《王蒙文集》45卷;获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获俄罗斯科学与远东研究所、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日本樱美林大学博士学位;为约旦作协名誉会员;在世界20余国家有作品的译本出版;曾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