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姚鄂梅《贴地飞行》:外来人的城市梦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06日   第 07 版)

  作家姚鄂梅的长篇小说《贴地飞行》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贴地飞行》讲述了农村年轻人为生活所迫进城打工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他们的失望以及希望。小说围绕杨粒写了农村进城务工者的群像和城市现状。这些进城务工者试图在城市里起飞,挣扎与希冀并存,过程或许艰难,但飞行从未止息,希望也总在激励着他们。

  作家徐则臣认为,在中国,不只是北京流动着北京人,上海流动着上海人,而是北京流动着全中国的人,上海也流动着全中国的人。比如,你要把北京城看清楚,不能简单地把天安门、故宫、长城等非常符号化的东西往纸上一摆。东西不是北京,活生生地生活在北京的这群人以及这群人与一座城处在进行时的关系才是北京。也就是说,你考察每一座城市,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更应该把它放在一个辽阔的野地上来看,把它放在一个乡土社会上来看。就像姚鄂梅选择的这群让城市的沙盘运行起来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他们其实生活在更大的背景中。谈城市时,她的参照是老家;谈城市里的人时,她的参照是老家里的那群人,两股不断扯动的力量,反而赋予姚鄂梅书写《贴地飞行》时更大的空间。

  作家谢尚发认为,姚鄂梅所关心的不仅仅是进城和奋斗,而且要给这个时代描绘下一幅“巨大的肖像”,成为“时代的绘心者”。《贴地飞行》在探测时代幽微脉搏和心跳的创作过程中,以当下社会生活中各色人等平凡庸俗的日子作为底料,不仅描摹了“时代之貌”,还画龙点睛地把捉着“时代之心”,使之活灵活现。

  姚鄂梅谈到,写《贴地飞行》的初衷是力图使每个故事成为我们集体旅程中的路标。与最初的进城打工者不同,现在的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我在麦当劳、肯德基的非高峰时段看到过有打工青年在那里看书,这说明他们身上仍然有求知欲,有向上的欲望。看到这样的他们,我总是忍不住心疼,我和他们是从一个房间里出来的人,只不过我运气好,赶上了高考改变命运的好时代,而他们却没有了我当年那样的好运。正是这份心疼促使了这部小说的诞生。城市一方面慷慨地接纳了他们,一方面又暗暗地嫌弃着他们,这给了他们恣意做梦的土壤。杨粒、袁圆、小美、伍杰正是这样一些小梦想家。

让语言彰显时代特质
甘肃文学:构建另一条丝绸之路(文学新地理③)
姚鄂梅《贴地飞行》:外来人的城市梦想
最大的鱼,最小的海(作家谈)
责编:杨 鸥 邮箱:wenxue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