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发明于汉代下邳国,是古人烧水、煮饭、烹茶的生活用具。1975年,在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蛟龙山刘楼汉墓群1号墓出土了一只铁壶,其铭文称之为“提梁熏壶”,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隋唐时期,提梁熏壶工艺传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为“大唐铁壶”。如今,日本铁壶的器形、纹理仍保留着明显的隋唐文化印痕。
徐州工艺美术家马小林过去从事绘画和雕塑。2006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日本铁壶,并对其“匠人气质”大为赞赏。于是,马小林萌生了制作铁壶的想法。在花了半年多时间攻克失蜡法的铁水铸造技艺等难题后,马小林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铁壶。
之后,马小林带着他的铁壶赴日本交流。日本同行看了赞不绝口,并批量订购,贴上他们的商标,作为日本产品售卖。但马小林认为铁壶根植于中国文化,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才有出路。他另辟蹊径,将徐州汉画像石、汉玉、古代官补等各种物件上的乳丁纹、回纹图案以及古代文人诗词等移植熔铸到铁壶上,为之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和人文气息。古诗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马小林则把“匠心”注入铁壶中。
从前,匠人的打铁炉上总有个能伸能缩的铁杆。打铁间隙,铁杆会放下来,铁匠们就在其挂钩上悬把铁壶,利用炉内余火烧壶热水。受此启发,2017年,马小林在传统基础上赋予现代创意,精心铸造出一组铁壶工艺品,并带到首届塔什干国际装饰艺术节现场,引起了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多国艺术家和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一鼎烧炭炉上方挂着一个伸缩杆,杆上装饰着3个铁艺小猴子,猴子们头朝下,首尾相连,组成“猴子捞月”的经典造型,杆下方的铁钩上挂着一个造型精美、颜色古朴、纹饰考究的铁壶。马小林通过“猴子捞月”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