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的战略定位,同时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现实社会中,大家都认可,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但也许对于“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未必能理解透彻。其实,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科普不仅为创新提供良好氛围和文化基础,而且为创新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已经为国内外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在当今中国亟需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显得非常必要而又及时。
首先,科普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和社会的竞争日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经济转轨,面临着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等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无论是体制上、文化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上都要求创新,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创新是一场全面的创新,科技创新是这场创新活动的核心。因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文化基础,就是创新本身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创新持续实现的重要条件。
其次,科普为创新提供市场保障。创新不仅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更是一种价值重构、增值和实现。既需要广大消费主体的支撑,也需要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才能使创新价值得以实现。而科普正是为创新提供技术市场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手段,从这一点上说,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普是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纵观全球,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创新行动,科学文化的培育和弘扬居功甚伟。在新时代,审视国家创新改革的新需求,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普的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为实现创新提供文化支撑,是科普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的科普之翼与科技创新之翼相比,差距甚大,而科普本身的发展也不充分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人员参与、科普产业发展、科普技术进步等方面。为此,我们建议,坚定科普能力建设的文化取向,大力建设科学文化,为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培植厚实的文化土壤;大力推进科普产业发展,使之与科普事业并举,打造科普能力建设的双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媒体科普渠道和平台;科普要关注民生,扎根基层,通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切实为最广大民众服务。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