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创办十几年来,成就令人瞩目,成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典范。站在新的起点上,探讨孔子学院的新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的孔子学院创办宗旨。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具体而言,十几年来,孔院精心挑选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管理能力突出的干部教师担任孔子学院院长;依据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汉语教师进行选拔;与此同时,重视师资培训。截至目前,针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教学需求,孔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不断扩大和完善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中外结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体系。
孔子学院多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孔子学院建设,教好汉语是硬道理,建好师资队伍是硬功夫。
吸收外来,就是要兼收并蓄、合作共建。孔院创办初期,就广泛学习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其他语言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中外合作共建的模式。
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在推进孔院建设中,注重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学生交流、教授讲学等形式多样的合作。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于2016年成立,实现18所合作大学间跨境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日常工作中,北京语言大学一方面支持孔院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也鼓励孔院院长、教师和志愿者学习所在国的语言、历史和文化,通过孔院平台组织双向交流活动。比如,埃及合作伙伴帮助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协助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大学等高校建立中文系、培养本土汉语师资。
推进孔院建设提质增效,中外合作共赢是发展动力;要注意推进孔院本土化发展,让我们外派的骨干教师帮助本土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水平,而不去做他们的替代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孔子学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面向未来,就是要引领汉语国际教育界和世界认识中国的新时代。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外汉语学习需求,首先,孔院在扎实开展汉语教学的同时,注重帮助国外青年了解中国。通过孔院奖学金与专项计划,支持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并鼓励各国在职汉语教师来华进修;其次,注重教材建设,为全球广大汉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汉语教材,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最后是注重标准导向。孔子学院精心制定和完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能力标准、课程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编写指南,首次建立健全了国际汉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很多孔子学院还参与所在国家和地区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或质量标准的研发。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孔院不仅要发挥一个语言教育机构的功能,更要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要超前研判,加强长远谋划,抓住教师、教材、教法这些核心,用好考试、标准这些导向,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实现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明互鉴,共享人类智慧。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孔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为加深中外文化交融,为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各国人民和谐共进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