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澳门的城市特色。去年10月底,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之后第三个获评美食之都的中国城市。这一成功,也是继“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一六九三—一八八六)”获列《世界记忆名录》后,为澳门增添的又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
中西荟萃 包容并蓄
澳门跻身美食之都的新闻一出,周边立刻有人表示不服:在以食为天的华人社会,哪个城市没几把刷子?看看左邻右舍,前有“食在广州”,后有“吃货香港”,几十万人口的弹丸之地澳门凭什么成为美食之都?
业界人士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澳门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独特,充分体现了中葡文化的融合。无论是粤菜、葡国菜,还是手信、小吃,美味的背后蕴含着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澳门美食不单来自星级酒店餐厅或食肆,更包括大众所创造和喜爱的各类饮食。
澳门饮食业联合商会会长陈泽武认为,澳门美食优点在于“多元化”,传统葡国菜、土生葡菜以及澳门本土的猪骨煲、云吞面等,对国内外旅客都很有吸引力。如今澳门饮食业百花齐放,既有世界各地菜肴,也有家常菜、特色菜和风味小吃,遍布小城每个角落。
澳门烹饪协会副会长、青海省政协常委胡达忠出生在同为美食之都的顺德勒流镇,在澳门从事了多年的餐饮业。他认为,与成都、顺德这样作为独家主要菜系发源地不同的是,澳门并不是以某一种菜系出类拔萃而取胜,它的特点反而是综合性强、包容并蓄。
澳门饮食另外一个特点是高中低档齐全。街边的摊档也可以做得美味,这是澳门由来已久的特色,高档餐厅反而是近年新引进的。
口味独特 丰俭由人
以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定位的澳门,餐饮业十分发达。据官方数据,本地餐馆数量达2280多家,从业人员3.2万人。2016年餐饮业收益突破100亿澳门元,对经济贡献的增加值达43亿澳门元,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8年,被誉为“美食圣经”的《米其林指南》首次推出港澳版时,澳门只有8家餐厅获星级评定。10年后最新出版的《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2018》中,澳门星级餐厅的数量增至18家,最高水平的三星米其林餐厅就有2家。如果以人口密度和土地面积平均计算,澳门可算是高居榜首了。
澳门的很多小食店都很有自己的独特口味和高品质,尤其是在老城区,包括半岛和氹仔。比如内港码头附近“水佬荣”的水蟹粥、“杨枝金捞”的杨枝大小捞、三盏灯附近的日料“鮨幸”的鳗鱼饭,都是好吃不贵。
游客必到的氹仔官也街上,蛋挞、猪扒包、“丝袜”奶茶、榴莲雪糕、猫屎咖啡……著名小吃简直数不过来。这还没算上附近的多家葡国餐,有专门做游客生意的,也有静静躲在小街小巷里的,来的都是回头客。如果时间充裕,在澳门待上三五天,保证你每天吃的不重样。难怪有外地朋友惊叹:来一趟澳门比过年还夸张,“吃胖好几斤”。
增强创意 尚需努力
美食之都申办成功,并不代表万事大吉。特区政府对此已有规划:在特区文化产业委员会下成立了“美食文化产业专项小组”,集合饮食业、旅游界、学术界及民间组织等各界人士,共同研究如何支持本地特色美食的传承及发展。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说,澳门美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不仅单靠资金方面的扶持,还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文化创意,讲好美食故事,做好美食文章。
陈泽武认为,美食已成为澳门旅游文化特色之一,不少旅客是慕美食之名而来。建议旅游局与商会共同设立特色饮食网页,提供详细的本地餐饮信息、特色美食店铺介绍,加入地图指引,餐厅也要定期提供新菜式,不断更新网页信息,方便世界各地游客搜罗澳门美食。
(本报澳门5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