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改革开放40年

从“媒妁之言”到网络相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7日   第 12 版)

  上世纪80年代的新郎和新娘
  寇海萍供图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青年主张自主婚姻,但观念相对保守,仍然离不开“媒妁之言”。

  ● 60年代,军人作为“最可爱的人”,不少女性对他们趋之若鹜,军人是理想的对象。劳模、党员等也颇受青睐。

  ●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青年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高考恢复,学历愈加受人看重。婚姻中介所和大型相亲会也出现了。同时,青年男女思想解放,社会交际日趋活跃,征婚也不再被人看作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反倒成了社会常态。

  ● 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飞速发展,青年人在追逐着琼瑶式浪漫的同时更看重经济条件。开放的政策催生了一批“万元户”。在普遍月收入只有一两百元钱的那时,“万元户”家庭无疑是阔绰的。金钱开始左右婚恋市场,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金钱带来的幸福感。

  ● 90年代,一部分人下海经商,积累了较多财富,人们更加看重经济条件。“90年代嫁大款”,一句简单的话语,折射了那个年代人们对金钱的追捧。

  ● 步入千禧年,网络相亲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收入的提高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对于婚恋,人们不再单一地追求财富与社会地位,也不再囿于传统的交友方式。人们追求精神的契合和“三观”一致,网络鹊桥的兴起,为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青年人越来越大胆开放,从电视相亲节目到婚恋网站,即使隐私如爱情,也能堂而皇之地搬到荧幕上讨论。

  勇敢也好,作秀也罢,总之就是大写的两个字——开放。

  (梁  彦  职启迪  吴一锴)

婚恋观的变迁
从“媒妁之言”到网络相亲
简单就幸福
父亲的伤痛
平淡见真情
距离与婚姻
鲜花与烧鸡
牵手一辈子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