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澳门中小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指数超过70,达到中上水平。澳门青少年了解国家,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国民教育,而无论是课本、师长的言传身教还是新闻时事都告诉他们:国家好,澳门才会好。
爱国爱澳理所当然
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日前发布“澳门中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认知指数”。这项研究针对澳门14所中小学的1700多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综合评估,发现澳门小学生的国家认知指数为78分,初中生为71分。指数为百分制,50分以上即为正面认知。
鉴于澳门漫长的殖民历史,澳门中小学生在回归19年后的今天,对国家能有这样的认知水平,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澳门学生了解国家,首先要归功于学校教育。回归之后,在澳门特区政府的大力投入下,澳门的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前,澳门只有10多所公立学校,仅收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下一代,超过93%的青少年都在私立学校念书。今天,澳门实施15年免费教育,至2017-2018学年,免费教育的校部覆盖率达94%。
和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样,国民教育在澳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从幼儿园开始,澳门小朋友就接受爱国爱澳的教育。如澳门特首崔世安所说,广大澳门同胞从小就已开始接触祖国,看到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学校的长期教育中,也学习和了解到这些发展;而在社会方面,社团也付出了很大力量,不断推动爱国爱澳教育。“爱国爱澳的良好基础是几十年努力所取得的,得来不易。”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国民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更贯穿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比如,澳门青少年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认识,来自课本和师长的教导,也来自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
澳门的大多数中小学每周一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位于澳门半岛俾利喇街的镜平学校,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一直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校长黎世祺介绍,这几年学校把国旗、国徽和国歌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2016年开始,该校升国旗不仅奏国歌,还要求全校师生唱国歌。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2000年编辑出版了《国旗、国徽、国歌、区旗、区徽》教材,并附光盘资料,提供给所有学校使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梁励介绍说,澳门现行的行政法规规定,小学、“品德与公民”课程的“基本学力要求”明确规定,所有本地学制学校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理解其基本含义,会唱国歌”。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和理解《基本法》,澳门每年会举行《基本法》知识问答比赛、短片拍摄设计比赛、话剧比赛,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青少年和社会大众了解澳门《基本法》的内容和历史。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去年,澳门遭受50年不遇的风灾,解放军驻澳部队全力救援感动全城。从那以后,家住一所中学附近的梁小姐对国歌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每次听到学校奏唱国歌,真的感觉国家就在背后撑我们一样。”
去内地亲眼看一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事实最有说服力。澳门中华教育会副会长李沛霖说:“我们经常会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当咸潮来临时,邻近省市的同胞宁愿自己喝咸水,也要保证我们的淡水供应;我们这个小地方发电有问题,广东省给我们输电;副食品等都是靠内地源源不断地供应……要让年轻一代明白,单靠我们澳门自己很难解决好这样的生活问题。”
喝水不忘掘井人,澳门的学生从小就了解到,澳门能有今天的发展,与国家的支持分不开。“我们的土地有限,人才有限,资源有限。”李沛霖说,假如没有“个人游”政策,没有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澳门的经济怎能发展得这么好?
百闻不如一见。要了解国家,最好去内地亲眼看看。澳门特区政府与当地学校合作,每年带领澳门学生到内地考察、访问、学习,了解国家的发展;还有很多澳门和内地学校结成姐妹学校,促进两地学生交流互动;此外,特区政府还与内地合作,增加学生在内地实习的机会。比如,澳门特区政府2016年开始推出“千人计划”,每年遴选1000人赴内地交流学习,至今已实行了3年。
澳门的国民教育成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澳门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幅提升。澳门的例子说明,让特区青少年了解国家,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与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到哪里去,进而拥有宽广视野和正确世界观,无疑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