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05日 星期六

大钊先生的形象再现(墙内看花)

田晓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05日   第 07 版)

  演出剧照

  为迎接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剧研究中心历时3年,推出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音乐剧采用框架性结构,以李大钊先生受刑为切口,讲述历史、梦想、青春与新时代的关联。该剧日前在北大演出,获得了不俗的口碑。青年评论家徐健先生说《大钊先生》把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境界写进了家庭,写进了社会,最后融进了历史,写出了一段荡气回肠和慷慨昂扬。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创作者从历史与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片段,用艺术化的手法提炼、创作而成。《大钊先生》剧组建成初期,全体成员到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采风,对人物进行深入了解。第二幕审判中出现的紫丁香,就是导演周映辰看见大钊先生故居旁边的丁香树,产生灵感,增加了李大钊夫妇的爱情主题。为充分追求真实性,剧本的创作过程几易其稿,邀请多位学者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对剧本进行点评,逐页挑剔文字的误差。经过反复斟酌,把李大钊就义前的刑场作为切入点,引出各色人物,回顾大钊先生革命而壮烈的一生。不仅如此,在排练过程中,剧组还特别请来李大钊的后人李乐群夫妇,介绍大钊先生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对排练提出建议。音乐剧总顾问、李大钊研究会会长朱善璐评价这部音乐剧实现了对历史真实的再创造。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李大钊先生就义的时间为1927年4月28日下午2时,在音乐剧中改为五更时分,象征黎明的来临。这种艺术性的改编加深了音乐剧的表达深度。周映辰表示,李大钊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处理好主旋律题材,在革命历史和艺术表达之间寻找到合适的艺术性表达,让观众平稳接受而不是生硬说教,是每一个主创时时需要思考的命题。

  音乐剧的主题歌叫《樵夫》,樵夫这个意象来源于李大钊的《山中落雨》“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一句。取这个名字,意在樵夫砍柴取火、保留火种之意,它还与李大钊的“劳工同盟”思想有关。“你是一个樵夫,从黎明到黄昏。手中拿着斧头,在悬崖上挥舞,独自走在崎岖艰辛的山路……”《大钊先生》没有把李大钊放在抽象化的神坛上祭奠,而是突出他的平凡之躯,他与市井百姓、工人、学生、反动派对话并唤醒他们,小角度更能体现他完满的人格。与其他舞台作品相比,音乐剧的叙事性强,人物形象更丰满,信息量大,加之剧中的现代音乐和舞蹈,与当代的城市气息、生活节奏、审美感知高度吻合,对观众更有吸引力。艺术学院王一川教授认为《大钊先生》将音乐、舞蹈、戏剧的元素化成了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增强了感染力,体现了音乐剧本身的造型力量、感染力量。创作过程的严谨和对历史真实的尊重,让《大钊先生》这部音乐剧有了灵魂。

架起中美艺术交流桥
大钊先生的形象再现(墙内看花)
丹麦爵士改编中国摇滚
奏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中国冷知识 世界知多少
经典乐曲绘出统一同心圆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