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发展道路的选择,都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一项发展方略的提出,都对应着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将时钟拨回到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调研时,首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之后,在太湖南岸展开的生动实践,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典样本,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上海一栋楼,湖州一座山。”早年,湖州不少地方陷入发展迷思:印染、矿石开采等产业高污染、高耗能,太湖水资源污染严重,自然资源被破坏,农村人居环境饱受诟病……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让碎石乱飞、污水横流的环境,取代了“白鹭翻飞、鳜鱼肥美”的景象。当地人的腰包鼓了,但绿水浑了,青山枯了,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抉择中,湖州陷入两难。
谁说绿水青山就一定与金山银山对立?“两山论”的诞生,让进退维谷的发展之路豁然开朗。在这一思想的启示下,曾经的印染大户,关停转型充当环保先锋;以前的沿湖大排档,蜕变成人潮涌动的影视拍摄基地;往日乱糟糟的渔村码头,摇身一变为一房难求的康养中心。发生在湖州的这一系列变化表明,经济发展不是坐吃山空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无所作为的“缘木求鱼”,只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以安吉为例,受制于科技含量不高的因素,这个坐拥全国1.8%竹资源的“竹乡”,只能通过大量砍伐以降低生产成本;群山环绕的自然村落,只能靠卖矿石卖木头维持生计。痛定思痛。向科技要动能,从绿色谋发展,这是安吉几年来的深切体会。通过提高附加值、拓宽产品领域,安吉竹产业完成了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的转变;通过推广茶叶种植,安吉白茶上演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生动故事。可见,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则是从单纯的经济优先,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再到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内生变量的不断深化,标志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价值取向的深度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本转换。当前,我们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发展的做法,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就能走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康庄大道,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