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各地共有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也有许多怀藏珍宝的国家一级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藏在深闺人未识”。本版从即日起开设栏目“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主要介绍一线城市之外的国家一级馆,以飨读者。
——编 者
一座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坐落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历史文化街区太阳沟的旅顺博物馆,创建于1917年,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发轫的见证。它与大连这座城市共度风雨,折射并铭记着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百年沧桑 历经俄日管辖
“咱们通常所讲的旅顺博物馆百年是以1917年4月1日为起点,而追溯旅顺博物馆的建馆历程,还要从沙俄租界旅大时期说起,远远不止101年。”旅顺博物馆副馆长房学惠对本报记者说。自1991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房学惠就一直在旅顺博物馆工作,她对馆史、馆藏如数家珍。她介绍说,早在1899 年 12月,沙俄驻旅大首任总督阿列克谢耶夫上任,在其主持制订的《旅顺新市街设计方案》中,规划在旅顺新市街中央修建一个大型广场,广场南端拟建“将校集会所”,这就是今天的旅顺博物馆馆址。不久,日俄战争爆发,“将校集会所”仅完成了基础部分就被迫停止。“将校集会所”的设计者为俄国设计师冯·哥根。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冯·哥根的设计图纸,也可以说是旅顺博物馆的第一张建筑图纸。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代沙俄获得了在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经营权。1906年9月,日本在旅顺成立军政一体的殖民统治机构“关东都督府”。1915年11月26日,根据日本关东都督府令,在千岁町原俄清银行旧址(今旅顺万乐街33号)成立“物产陈列所”,展出图书和少量调查收集来的文物,从而形成了创建博物馆的基础。1916年11月,“物产陈列所”改称“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迁入松村町新馆址(今旅顺列宁街22号,后改称“考古分馆”),1917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于此时具备了藏品、展览、观众三大要素,标志着旅顺博物馆正式建立。
1916年11月,关东都督府投资20余万日元,在大迫町(今旅顺列宁街42号)原俄国“将校集会所”建筑基础上兴建博物馆大楼,也就是今天的旅顺博物馆主馆。1918年4月工程基本完工,时称“本馆”。该建筑由关东都督府土木课建筑技师松室重光主持设计,是一幢融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和东方建筑特色为一体的近代折衷主义建筑,也是大连近代建筑的优秀代表。1918年4月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19年4月易名“关东厅博物馆”,1934年关东州厅迁往大连,博物馆以地名命名,改称“旅顺博物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8月22日,苏联红军解放旅大。同年10月,苏联驻军指挥部派员接管旅顺博物馆,改名为“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苏联派出考古学家前来指导工作,对馆内藏品进行了简单整理。1951年,根据中苏两国有关协议,苏军将博物馆移交给中国政府。
“回归后的旅顺博物馆,从1952年春天开始全面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房学惠说。1952年10月,“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改名“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1953年,旅大市人民政府将博物馆划归旅大市文教局行政管辖,自此,旅顺博物馆成为大连市属的博物馆。同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来旅顺博物馆指导工作,在全面考察旅顺博物馆的基础上,指出旅顺博物馆应该“以各时代的艺术品组成历代艺术综合陈列”,从而确定了旅顺博物馆为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的性质。1954年4月1日,经旅大市人民政府批准,“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改名为“旅顺博物馆”。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馆名。
藏品珍贵 入选首批一级馆
“旅顺博物馆是为数不多的第一批国家一级馆成员。”房学惠告诉记者,百年历史发展奠定了旅顺博物馆丰厚的藏品资源,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万余件,文物资料30余万件,包括以“大谷收集品”为主的丝绸之路文物和以罗振玉旧藏品为主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两大体系。全部藏品按照质地和出土地域分为20个类别,涵盖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印章、钱币、甲骨、石刻、竹木牙雕、文献档案、外国文物、大连地方考古品等。
在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馆藏品中,“大谷收集品”是较早入藏的一批文物,因其数量众多、价值珍贵而占有重要地位。1902年至1914年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三次前往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中国新疆和甘肃敦煌等地考查古迹、搜集文物,其所获文物资料的一部分在其1915年移居旅顺时被带到这里,1929年作价卖给“关东厅博物馆”。这些文物以佛教文物为主,包括各种材质的佛教绘画和雕塑、不同功能的佛教用具。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出土于吐鲁番等地的各种佛经典籍,其中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汉文写经——西晋元康六年《诸佛要集经》断片,有被确定为公元5世纪的、最接近鸠摩罗什《妙法莲花经》译本原典的梵文写本断片,还有世界上仅存三个完整敦煌本《坛经》中学术价值最高的后周显德六年《六祖坛经》等。古印度佛教石刻也是大谷收集品的一部分,从公元2至3世纪犍陀罗艺术,到公元6至8世纪笈多艺术,完整地反映了佛教艺术早期发展的基本状况。这也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一宗该专题的文物收藏。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诸多领域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从1928年举家迁居旅顺,到1940年病逝,罗振玉在旅顺生活了12年,其晚年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1945年苏军进驻旅顺后,因罗振玉的私宅和“大云书库”被征用,致使罗家大部分文物古籍散失流落。因罗振玉与旅顺的特殊关系,他旧藏的大量文物借地缘之便或以民间征集或以政府拨交的方式存藏在旅顺博物馆,也正因如此,旅顺博物馆成为目前国内保存罗氏旧藏文物的重要机构。据统计,旅顺博物馆共收藏罗氏旧藏古器物3500余件、甲骨2200余片、内阁大库档案约230件册、古籍图书总数达1200种4000余册。其中,馆藏青铜器就是以罗氏旧藏为基础,深刻浸润着上世纪初文物收藏重铭文、轻鉴赏的时代特点,许多器物以记史证史见长。如反映西周昭王时期周天子率诸封国南征楚国的《过伯簋》、记录春秋时期吴王梦寿对外征伐史实的《冉钲》、铭铸秦始皇廿六年统一度量衡40字诏文的权器和量器等。这些在学术界历来作为从不同角度证信史事、补苴(jū)古书缺佚的珍贵资料。
大连地方出土文物是大连地区近百年来考古工作的生动诠释,也是大连古代文明的见证。馆藏大连地方文物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反映了辽东半岛文明的独特气质,是研究大连及东北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馆藏明清书画精品纷呈,自成体系,其中部分作品为清宫散佚书画,因其保存完好、题跋精详、传承有绪而备受关注。如明代沈周的《青园图》、文征明的《老子像》、唐寅的《松林扬鞭图》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康熙皇帝跋《兰亭序》、跋《曹娥碑》及临王羲之、米芾、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对研究清代书法更是难得的珍贵史料。馆藏的宋代苏轼《阳羡帖》和元代刘秉谦《竹石图》也曾是清宫收藏,堪称书画收藏领域的珍稀品和孤品。
近些年,旅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不断向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建立了文物数据管理系统和馆藏文物管理达标规范体系,并对文物库房进行改造扩建。2013年9月,新库房投入使用,馆藏新疆干尸、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物得到了科学保护。如今,101岁的旅顺博物馆依然生机勃勃,向游客们述说着历史更迭和文化流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