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

自主自信的开放选择(开放谈)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24日   第 06 版)

  翟桂溪作(新华社发)

  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内外资市场主体正迎来难得的机遇。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开放是“城下之盟”,属于“迫于压力之举”的声音仍然不绝。殊不知,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有既定的节奏、现实的需要、成熟的条件,是中国延续4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做法,自主自信的选择。

  一有既定节奏。早在2017年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中国就释放出了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共十九大再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扩大金融开放都有着清晰的部署。再看中国高层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思路更是显而易见。近年来,一系列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措施也陆续发布,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脉络清晰可见。这次开放举措,亦承续着稳步推进扩大开放的既定节奏。

  二有现实需要。当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不少权威专家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对外开放过度,而是对外开放不足。无论是在国际上作对比,还是与国内其他行业领域相比,金融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当前金融业还面临许多任务,这既包括对外提升国际影响力,对内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也包括进一步促进跨境资金流动平衡等,而进一步“引活水”、扩大开放则是助力完成这些任务的一把“金钥匙”。

  三有成熟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前提下的稳步有序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开放需要有相匹配的经济治理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不少经验。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都在稳步推进中,昔日的一叶扁舟已经成为大航船,对潜在的海上风浪也有了搏击能力。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国金融业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对外开放,引入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才有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与繁荣。40年后的今天,中国再次做出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自主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顺着积极审慎的开放路线图,中国金融业将更加获益于开放,并进一步服务好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奉献力量。

中国端上金融业开放“大餐”
自主自信的开放选择(开放谈)
图片报道
责编:李 婕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