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黎巴嫩礼俗(礼仪漫谈)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21日   第 05 版)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景
  图片来源:人民网

  社 交

  黎巴嫩地处东西文明的十字路口,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混血较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共存。社交礼节既与阿拉伯国家一致,又与欧洲相通。

  黎巴嫩人见面一般喜欢握手,而阿拉伯式贴脸问候以及抚胸躬身礼节,也很常见。

  登门拜访当地人,最好奉上鲜花、糖果等礼物。家庭招待客人,首先是端上果汁,然后拿来各种口味的水烟,供客人享用。开始用餐前,都会祈祷。与欧洲人习惯明显不同的是,黎巴嫩人习惯饭后即谈公事。聊天时,他们喜欢听别人赞美其家庭、孩子以及旅游见闻等。他们爱听笑话,也爱讲笑话,但不涉及政治、宗教及男女关系等。

  服 饰

  在黎巴嫩,人们的服饰都很讲究,逛商场、进教堂,男男女女都衣冠楚楚。在贝鲁特大街上,看到穿罩袍、戴头巾的穆斯林女子,与穿超短裙、吊带背心的基督教女子在着装上形成鲜明对比。

  基督教人口在黎巴嫩不到一半,其女性服饰与欧洲没什么区别。超市、商场、咖啡店和餐馆工作人员、侍者等,着装打扮一如欧洲。

  黎巴嫩女子注重个人形象,舍得把钱花在化妆品上,即便囊中羞涩,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不论何种行业的女子,出门前必须化妆,素面朝天者罕见。她们喜欢画眼线、涂眼影,还很在意指甲美观,爱将指甲涂成红色、粉红色及紫色等。

  饮 食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国美食。黎巴嫩人的特色食物有卷饼蘸酱、葡萄叶包米饭,西葫芦段里塞牛肉米饭等。最常见的菜品是鸡肉、羊肉及蔬菜制品,佐料总是少不了柠檬和橄榄油。

  黎巴嫩人的就餐程序是,冷盘-烤肉或者烤鱼-甜点-水果。一些部位的羊肉可以生吃,但吃时要挤上几滴柠檬汁才鲜美。素菜Tabouleh是最流行的黎巴嫩色拉,基本成分有扁叶荷兰芹、西红柿、薄荷、洋葱以及柠檬汁、橄榄油等。

  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海鲜产品相当丰富,该国举办的海鲜展,曾刷新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当地各种鱼虾贝类名菜,应有尽有,烹调手法丰富。饮品主要是当地咖啡、酸甜柠檬汁,还有由椪柑果和冰水制作的饮料,均有地方特色。

  婚 俗

  基督徒的婚礼与西方一样,而黎巴嫩穆斯林婚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似,其特点是早婚多,彩礼重。男方除了盖新房、置办豪华家具,还要支付岳父母大量金钱。婚礼一般都会大操大办,有的可能会延续7天。为了将喜讯传遍全乡,婚礼上往往鸣枪助兴。

  在里布瓦地区,新郎多骑毛驴赴新娘家迎亲,途中常被埋伏在路旁的朋友“劫”走。新郎必须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武艺,逃脱羁绊,来到新娘身边。只有才智聪敏、武艺高强的新郎,才会赢得新娘的芳心,当地人称呼这样的新郎为“骑士丈夫”。

  禁 忌

  谨遵伊斯兰教规,在大庭广众面前,不可吃猪肉和喝酒。忌对黎巴嫩政治和宗教问题发表负面的看法,不得对着军事目标和军队拍照。

  在正式场合、宗教圣地和偏远乡村,女性穿戴应严谨,虽不必蒙面纱,但最好戴上帽子或扎头巾。有的宗教圣地,进入者需脱鞋。

  单身旅行的女子,应当特别谨慎,最好左手无名指上戴戒指,以示已婚。单身女子应避免骑马、骑骆驼或搭顺道车旅行。女子单独乘出租车时,不要坐在司机旁边,除非是女司机。女子天黑后避免单独外出,寻求帮助时,应先找当地女性。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建起中巴友谊中学(海外纪闻)
到塞班岛生子风险多(为您服务)
黎巴嫩礼俗(礼仪漫谈)
“籍”“藉”“借”的用法(杜老师语文信箱)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