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

“点心”,点缀生活之美(美在生活)

□ 李 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10日   第 07 版)

  (网络图片)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缺的部分。而“食”文化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日益成为对美的生活、美的人生的追求目标。美食之美,美在生活;美在追求,美在满足。中华民族的食物,可谓琳琅满目,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与大家一起从“点心”说起,谈一谈食物的生活之美。

  点心,自唐代以后就有这样的说法,“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已有此语。”可见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在早晨之际,食用各式各样的点心,来增添生活情趣。南宋之际,“点心”一词的内涵却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据说当时有一位抗金女英雄名叫“梁红玉”,令下属制作美味的糕点来犒劳士兵,以表自己的“点点心意”,于是“点心”一词,开始在指代食物的基础上,还意味着“心意”。

  我国古代的点心,又称小食或零食,常在正餐之外食用,一般是指干果、坚果、蜜饯、糕点、饮品等。各式各样的点心,有枣泥山药糕、麻花、酥饼、月饼、驴打滚、豆汁、冰糖葫芦等等,不仅制作精美,还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常常被诗人、作家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传承“点心”文化的同时,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自身的审美追求与生活趣味。

  苏东坡曾以“月饼”为题,作诗一首:“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将小饼喻作月饼,以嚼月的口感品味其内陷儿酥与饴,滋味如同天上的月亮一般美好,使月饼从简单的食物升华至精神寄托,似月以寄相思,东坡也因此被称为“月饼之父”,每当皎月当空时,常使人想到东坡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经典诗句。月圆之际,吃月饼这一点心也开始成为一种习俗、民俗文化而流传至今。

  曹雪芹更是在《红楼梦》中,描述了一个与点心有关的情节:“秦可卿身体不适,贾母便派人送给她‘枣泥山药糕’。秦可卿对前去探望的王熙凤说:‘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凤姐儿答道:‘明日再给你送来。’”看来,点心这一小食,不仅具有增添气力的作用,还有营养滋补的功效。

  俗语说:“美食不如美器。”中国古代的文人好点心,遂将其美化、雅化,除了书中的情节,诗中的描写,还配搭以盛食的器皿、盘、碟、盒等,都极其精美,成为文玩古董,而点心则因此多了一份典雅气息,以美味的食材、口感、装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平日之所需,生活之点缀”,演变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

  点心点心,点点心意,点缀着你我的生活。点心这一美食,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深受喜爱,不仅仅在于它的视觉之美、味觉之美、嗅觉之美,更与人们一种“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被宠溺的心理满足密不可分。

张伯驹与故宫:一室珍宝半生缘(走进故宫·贰)
一部“红楼”咏流传
“点心”,点缀生活之美(美在生活)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