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陪伴八十老母,给逝去的亲人扫墓。因正值周末,路人如织,所见所闻,有哭声,有笑声,更有歌声,还有佳作,正是:“半日墓园,阅尽人生百态。”不禁感慨系之,写下此文。
当日清晨,正在给亲人祭奠,不远处,忽然传来伤心的哭声,如怨如哀,如泣如诉。断续的哭诉和简短的碑文,告诉人们,这是一个让人伤心欲绝的往事,意外的事故如同晴天霹雳,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分外沉痛。
在另一处墓地,传来笑声,一位大妈为告慰先人,历数子孙繁盛,笑语欢言,不时传来。只是说到高兴处,忽又哽咽难言,语带哭腔:哎,您们没福,要是多活几年,就能看见了。
还有歌声,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在为太奶奶演唱《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稚气的童声驱散了墓园的伤悲,让人感到春天的力量——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我还在一座墓碑的背面读到一首逝者写作的好词《长相思》:“书一程,画一程,四宝文房抒我情,夜深常对灯;寒一更,暑一更,创意佳思梦里生,觉来笑有声。”逝者一生对书画的挚爱,灵感闪现的一刻,生前最美妙的感受,记录在词中,留了下来。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的一生,哪怕只是留下一首好诗,也不枉此生。我又联想到,家父严瑞瑄生前做了一辈子研究化工的科学家,留下了许多化工学方面的专著,晚年忽然又写起诗来。他在实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后,留下这样的诗句:“回忆像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多少往事已烟飞云散,多少故人已天人永隔,只留下爱长驻人间。”如今,这饱含着对未来无限眷恋的诗句也被我们镌刻在墓碑的背面,更镌刻在儿孙的心中。
小小墓园,折射百态人生。
杨柳青时忆故人!清明,总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日子。8年前的2010年清明,我曾以此为题著文祭奠先人。几千年来,中国人总是把最伤痛的生离死别想象成暂时的别离,把逝去视为长眠,期待着含笑九泉,想象着在天有灵,盼望着与逝去的亲人终有团圆的一天。
我没有比较过,中外生命观的不同。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珍惜当下,厚养薄葬,孝老敬亲,慎终追远,总是人类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