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任职的习近平进行了以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和实践,他当时把目光瞄准了红彤彤的小水果——草莓。为了引进草莓新品种,他专门赶赴素有“河北草莓之乡”美誉的满城考察。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江苏镇江世业镇四季春农业园视察,面对满棚长势喜人的草莓,他回忆起曾去满城考察草莓新品种的往事,并向在场的有关同志询问现在“种草莓用不用培养钵、产量销路如何”等问题,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把好技术推广起来,带动群众致富。
“雨过霏微彩谷间,城楼侧畔隐江南。”这里是百里秦淮的源头——南京溧水。3月末,草长莺飞、万物葱茏时节,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国际园艺学会、联合国世界流通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代表和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哥伦比亚、中国等草莓生产大国的代表等400多人齐聚溧水。
中国草莓种植现状如何?在草莓品种创新方面,中国科研人员取得了哪些成就?外国专家学者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稳居世界第一草莓大国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当今世界草莓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消费大国。”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他说,中国草莓种植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很快,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积迅速扩大。2017年,全世界草莓种植面积约为550万亩,中国占半壁江山,达到230多万亩、产量400多万吨,总产值超过600亿元。从消费量上来看,中国年消费量相当于美国与欧洲消费量的总和,占世界首位。可以说,小小草莓已经发展成为甜蜜的大产业。
草莓不仅在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等传统区域有广泛种植,而且在黑龙江、新疆等地都有相当大的种植面积,并且长势和果实品质很好。张运涛介绍说,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一批知名草莓产区,就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而言,根据最近两年的调查统计,排在前三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辽宁、安徽。本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举办地溧水所在的江苏排第四位。溧水作为江苏最大的设施草莓种植基地,其设施草莓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培育了以傅家边精品草莓园、东屏长乐草莓园为典型的高效设施草莓基地。“可以说,中国已经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都有新鲜草莓供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盆栽草莓已经在南沙群岛种植成功,守岛官兵终于可以吃到当地产的新鲜草莓了。”张运涛说。
本土品种创新势头强劲
草莓发展成为大产业,良种是关键。张运涛介绍说,一直以来,中国在草莓良种方面,坚持“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的方针。
一方面,从国外大力引进优秀品种,为我所用,比如,从日本引进了“红颜”“丰香”“ 章姬”等品种,从美欧引进了“甜查理”“卡姆罗莎”等品种。这使中国草莓品质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培育草莓新品种。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积极开展草莓新品种培育,虽然也有一些突破,但没有出类拔萃的品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草莓科研力量逐步壮大,水平显著提高。根据一项相关分析报告,1953—2016年,中国共育出草莓品种108个,其中,2000—2016年推出80个育成品种,育种方式以杂交育种为主。
张运涛指出,中国草莓品种创新坚持欧美系与日系兼容并包方针。他解释说,欧美系品种果个大、抗病性强、耐贮运、产量高,日系品种品质好、含糖量高、香味浓。中国创新的品种将两个系列优点融合,通过亲本选择,培育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国产品种。以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为例,2008—2013年,接连培育出“天香”“燕香”“书香”“红袖添香”“冬香”等系列品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它们在实际种植中比外来品种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性状,受到种植农户和企业的热烈欢迎,国产苗供不应求。
瞄准国际育种前沿
硕大如桃、白里透着淡粉、散发着桃香,在精致的木盒中宛若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在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上大放异彩的日本展品——“桃熏”草莓。该品种由著名草莓育种家野口先生历时17年培育而成,其水蜜桃性状来自于云南的一种野生“黄毛草莓”的基因。
在张运涛看来,“桃熏”草莓有两点启示。一是育种要高度重视引入野生植物资源的优良性状。中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野生资源类型丰富,是基因资源宝库,应该充分挖掘利用这个宝库。张运涛透露说,下一步,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将组织专家到西藏、甘肃和东北,走进深山老林,寻找野生资源和优良基因,为创造更新的品种奠定基础。二是优良品种培育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经得住寂寞,坚持不懈。
草莓通常利用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但是日本、荷兰等国家相继推出了种子繁殖型草莓新品种,如“四星”“德丽兹莫”“德丽兹”等。种子繁殖具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可以隔绝病虫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中国要瞄准种子繁殖型品种草莓育种方向,下大力气,尽快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