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

焦立中:遨游太空写传奇

陈 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6日   第 06 版)

  图为焦立中像
  来源:广州日报

  在众多美国宇航员中,华裔宇航员焦立中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他不仅是太空行走的华裔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过国际空间站站长的华裔宇航员。

  现年58岁的他,虽然早已告别NASA,但每隔一段时间就驾驶着自己的小飞机飞向蓝天。在空中遨游,依旧是他最大的爱好。

  逐梦蓝天

  焦立中清楚地记得,梦想是如何在一个8岁多小男孩的心里萌发的。1969年的那个夏天,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在月球上着陆,焦立中从电视里看到了那个景象,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站在了月球上。他一下子就对火箭、飞船产生了兴趣,并从此立志要做一名宇航员。

  此后,焦立中在求学时代,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霸。他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塔芭芭拉分校学习化学工程专业,并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这之后,他进入赫克赛尔公司,参与研制太空复合材料等工作。他还学习了飞机驾驶技术,积累了数千小时的飞行经验。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心中最大的梦想。1989年,已经快30岁、但始终怀揣宇航员梦想的焦立中向NASA递交了申请。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只想着,“努力了就好,试过才知道”。经历了7个月的等待后,焦立中得到了NASA的面试通知。面试结束4个月后,焦立中终于得到NASA的通知,成为NASA的23名新太空人之一。

  1990年7月,他来到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这里是NASA的任务控制中心,专门负责航天员训练和航天器指挥控制等任务。从此,焦立中开始了15年的宇航员职业生涯。

  代号“山东”

  焦立中告诉记者,做宇航员最重要的是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每样都懂一些,学什么都能学会。而且,科学、工程、医学这3大学科背景是NASA特别青睐的,与执行太空任务时所需要运用的技能密切相关。

  此外,做宇航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遇事不能惊慌。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刻苦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每一次升空之前,焦立中都得经历1年、甚至数年的训练。为了执行第一次升空任务,他经历了3年半的训练。1994年7月8日,焦立中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执行“STS-65”任务,因此成为NASA第196位获得“太空出差”机会的宇航员。1996年,焦立中再次进入太空,并走出航天飞机,执行“STS-72”任务,从而成为首位漫步太空的华裔。

  2004年,焦立中第4次遨游太空,并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首位华裔站长,指挥、协调多个国家的航天员共同工作。焦立中也为自己华裔第一人的身份感到荣耀。

  担任站长期间,他使用“山东”作为自己的呼叫代号。他说:“想到父母出生、成长的地方都在山东,我便用了这个代号。”

  太空印象

  焦立中回味深长地讲了太空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在太空里,飞行器每90分钟绕轨道一周,因此焦立中每45分钟就会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这是让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当他漂浮在太空中看地球的时候,四周的一切如梦似幻,如同在做梦。

  他幽默地说,虽然经过不知多少次训练,但真正飘浮在空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害怕。此外,凝视舷窗外的地球、感受地球这颗有生命的星球,是他在无需完成航天任务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为此,他一共拍摄了1.6万多张照片来记录太空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NASA的15年里,焦立中一共执行了4次升空任务,在太空停留的总时间长达229天,其中包括总计36小时的6次太空行走,4次荣获太空飞行奖章、2次荣获特别服务奖以及4次荣获个人成就奖。

  离开NASA多年的焦立中并没有完全切断与NASA的联系,如今,他还是NASA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每年4次参加NASA的相关会议。同时,他还成立了一家公司,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他公司的主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空间探索,点燃人类的激情、无畏和好奇心!”也许,这就是他传奇人生的最好写照。

  (来源:中新网)

新时代给了我们更大舞台(侨界关注)
华人社区
中西建交45周年 西班牙华社献礼
浙江省侨商会为侨企排忧解难
焦立中:遨游太空写传奇
责编:贾平凡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