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4日 星期六

父亲的初衷

修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4日   第 11 版)

  父亲忌日的那天,她在微信好友圈上传了父亲不同时期的照片。父亲去世多年,她对父亲的爱与思念绵长、幽深。她跟我叙述过父亲的最后一天,说得那么从容,质朴,哀愁,深情,却不乏节制,是一篇不需要任何雕琢的美文。但是,她拒绝写下来,拒绝把思念化作文字。因为,她在心里不接受父亲离开的现实。

  我的目光停留在她父亲的照片上。一个人躲进书房,坐在电脑前,以为在工作,却默默地落下泪水,任泪水打湿键盘。

  我的父亲在今年6月也去了另一个星球。想起那个过程,那个场景,不禁泪流满面。

  拭泪的指缝间,阳光下的实物呈现出一种抽象的造型,色彩虚幻。穿过这迷宫一样的殿堂,往深里走去,我仿佛看见,父亲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女儿。他以证人的身份出现在女儿惯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影响并贯穿于女儿的生活。父女时而平行,时而有交点,彼此对立,呼应,关照。

  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在墓地祭祀燃烧的火焰中,理性挖揭开冰冷的大理石,女儿才会想起木盒子里装有父亲的骨殖。原来,那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变成这么一小点。像变魔术一样。

  但是,当她离开墓地,倏然间,父亲又满血复活地呈现在女儿面前。他不曾死过,也从来不曾离开。他像往常一样生活在他的屋子里,只要女儿有空回家,就能见到他。父亲一直要走完女儿生活的全部细节、场景,尾随到女儿生命的终结。

  某主持人有个演讲,关于他与父亲的对抗。他的父亲俨然以一个君王的姿态生活在孩子与妻子组成的家庭中。君王从来没有认可过自己的儿子,哪怕儿子考了全年级第一,君王也能找到儿子考卷的瑕疵并指责儿子。君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君王,全在于他对妻子、孩子的不断否定,在这种不断否定中,拔高自己的地位。儿子不甘心被精神奴役,寻找一切机会与父亲对抗。父子对抗了一生,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重症监护室,父子尽释前嫌。

  儿子在批判父亲的同时,自己也不自觉地传承了父亲的这种个性。有细节为证。儿子婚后有了新生儿,病危的父亲欣慰地想见新生儿一面。但是,父亲的理性告诉自己,这是不切实际的。病房的细菌对新生儿的危害使得所有人都反对这场会见。父亲也反对把新生儿带进病房。父子为此产生了新的对峙。为了证明自己的孝心、宽容,儿子不顾妻子、母亲、父亲、医生的决然反对,一定要把新生儿送进病房让父亲抱抱,见上一面。父亲的儿子,像父亲当年一样,成为家庭的意志强者。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蒙昧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类从来都是这样,这是强大的基因的力量,只要基因不死,父母子女亲人就不会离开。不论那个父亲是慈祥的,忧伤的,坚硬的,乖戾的——他都如影随形。他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使我们真实。

  我的父亲也如此。父亲从来不曾离开。他早在我们的基因里埋下伏笔,埋下种子。这是不是父亲的初衷。

伏俟城里的大人物
父亲的初衷
柞蚕蛾
责编:苗 春 邮箱:huawenzuop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