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新西兰有个“哈佛男孩”

莱斯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3日   第 07 版)

  图为获得最高等级总成绩奖的张一彬与时任新西兰教育部长合影

  4个月前,新西兰18岁华裔男孩张一彬收到了梦想中的那一纸哈佛录取通知书。张一彬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逼迫式教育,他的成功只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姥姥助力 父母支持

  自6岁时随父母一同从北京移民新西兰后,张一彬就一直是姥姥最得意的学生。

  接受采访前的那天早上,姥姥还得到了麦克林斯中学的邀请,随外孙一同参加学校的颁奖典礼。讲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张一彬骄傲地介绍说,“姥姥就是学霸!姥姥就是补习班”。

  当张一彬念小学的时候,姥姥便会拿着语文和数学的课本教一彬。到了中学,身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毕业生的姥姥,又把教学内容换成了数理化科目。

  对于张一彬来说,姥姥的辅导与提点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爸爸妈妈的陪伴与支持也同样功不可没。

  张一彬的爸爸同许多用心良苦的父母一样,为了孩子能够接受在优质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特地带着全家搬家到东区学区内。在学习上,张一彬的父母从不会对他强加管束。而无论他做什么,父母都会鼎力支持。

  勤奋学习 坚持主动

  如果说家人是张一彬前进道路上的引航者,那么张一彬就是自己乘风破浪的掌舵人。他的自控力是一般孩子望尘莫及的。

  当其他同学信誓旦旦说要学习3小时,但实际只有1个小时在专心用功的时候,张一彬却可以只学习1小时便达到他人3小时的学习成果,而这其中的关键也就是两个字:专注。“高效学习,不用学很长时间,也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多。”

  一直以来,家人教导的以及张一彬所坚信的道理就是:每天系统地学习1小时,滴水也能穿石。

  聊到自己的心得时,张一彬很笃定地说:“不管做什么,每天至少都要学一点。也许一开始我和其他同学的起点和能力都一样,但是随着一点一点的积累,这个距离就慢慢拉开了。”

  2018年2月14月,在新西兰学历认证署公布的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中,张一彬是最高等奖学金的获得者。

  他还在微积分、化学和物理3门课获得杰出奖学金,并同时将生物、英语、地理、历史、媒体研究、体育和统计学等科目的奖学金一并收入囊中。

  此外,他也多次参加过世界级论坛和比赛,而在这当中最耀眼的当属他在2016年及2017年参加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2016年,张一彬在格鲁吉亚举行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了一块铜牌,2017年,他又再次踏上了前往英格兰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征程。

  这个凡事积极主动的男孩深深明白,机会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去把握,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勇敢去探索、去追求。

  正如同他最开始有学医的打算时,就曾向高中学长打听过学医该如何准备一样,他也主动敲开了申请哈佛的那扇门。

  中文英文 齐头并进

  张一彬虽然很小就移民新西兰,但是他在姥姥的辅导下,把中国的语文课本一直学到了五年级。也正是从小不忘中文的根,如今的张一彬说起普通话充满了地地道道的京味儿。

  聪明的张一彬在学习完中文知识时,还能够自由地与英文切换,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也帮了他不小的忙。最有趣的是在2017年的生物奥赛上,张一彬还特地向考官多申请了一份中文翻译的卷子,在遇到英文原文中比较晦涩难懂的拉丁语系词语时,中文翻译瞬间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

  在语言学习方面,姥姥始终教导他说:“你是中国人,所以你的中文要比中国人强;但是你到了新西兰之后,要想求得发展,就要让你的英文比新西兰人强。”

  这个观点也是张一彬一直追求的重要人生目标。所以当他的英语成绩还在中下游的时候,张一彬很主动地把握住了提升机会。在10年级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位良师,在老师的启发下,他每个星期都会主动写一篇文章作为练习给老师批改。

  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

  有很多人都会质疑,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真的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吗?张一彬的答案是:有!

  他是学校网球、排球、足球、乐队的成员,也是东区一家足球俱乐部的忠实球员。当很多孩子因为失去了兴趣或者学业太忙就放弃运动时,张一彬却仍在打球,以至于球队的教练都相当惊讶。

  至于弹钢琴的习惯,他也一直保持着,没事就会弹一弹。此外,他也在当地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当了近3年的义工,直到现在高中毕业了仍在坚持。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张一彬进入哈佛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入学标准严苛,录取的学生凤毛麟角。面试官阅人无数,自然选择的也是他们认为最有潜力、未来最有能力领导他人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都必须是学习、兴趣、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人才。张一彬能够被哈佛的面试官信任与喜欢,这本身也是他良好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谈到未来在哈佛的发展意向,张一彬憧憬说,美国有很多机会供学生尝试,他希望自己在读完本科后,能视自身兴趣,往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来源:中新网)

保护华侨权益,还要加把劲(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何凤山广场在米兰揭牌
新西兰有个“哈佛男孩”
责编:孙少锋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