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银行作为河南省目前唯一省级法人金融机构,始终坚持“立足中原、深耕河南、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探索“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支付服务点”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整体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省级法人股份制银行的优势,把金融扶贫作为重要使命,积极实施“上网下乡”发展战略,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完善体系,使金融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为全省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原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96亿元,较年初新增70亿元;其中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35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19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779万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7.75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2.73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01亿元。
金融扶贫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体系
中原银行分别设立现代农业事业部和惠农金融部,现代农业事业部主要负责全省龙头示范企业的信贷支持;惠农金融部主要负责对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服务点进行管理、考核以及业务推动。
(二)创新渠道模式
积极构建“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支付服务点”三位一体的网点渠道服务体系。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建立94家县域支行、37家乡镇支行和1982家村级惠农服务点。
用科技手段搭建服务渠道。中原银行采取“电商+金融”、“互联网+”模式,推进农村的“农资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在合作电商“乡邻购”平台上新设“河南馆”,增加信阳毛尖、洛阳银杏粉、银杏茶、银杏挂面等系列农产品,方便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对外销售。
(三)创新扶贫模式
1.推动“光伏扶贫”,做好资产收益扶贫
中原银行推出“幸福顶”户用分布式光伏贷款和村级扶贫电站两种业务模式。截至目前,“幸福顶”光伏贷款已安装109户,已发放贷款金额141.5万元;村级扶贫电站已审批通过5个村级扶贫电站项目,金额共计8.8亿元。
2.落实“普惠授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中原银行遵循“宽授信、严启用、严管理、严惩罚”的原则,创新开展“信贷+信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入户调查176户,发放贷款78笔,金额234万元。
3.践行“精准扶贫”,提高贫困户贷款获贷率
一方面,开展“卢氏模式”扶贫小额信贷,“卢氏模式”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中原银行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开展金融扶贫业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下发专项授权,简化审批流程。另一方面,引进孟加拉“格莱珉模式”扶贫以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两名专家分别担任项目首席运营官和河南大区常驻经理,组建10名中心经理团队,截至2017年12月31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余额2.73亿元,贷款笔数2958笔,贷款人数2595人。
4.开展产业扶贫,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
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解决“带贫企业”的融资需求,并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积极研发“惠农贷”和“兴农贷”以及针对产业上下游农户的“农贷1+N”产品、银政合作的“种子基金”产品等。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01亿元、贷款笔数281笔,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带动贫困户人数1679人。
5.做好“知识扶贫”,“扶贫+扶智”相结合
一是送金融知识下乡,通过金融知识大讲堂、金融夜校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二是送健康下乡,在农村地区举办免费义诊、免费体检近千场。三是技术扶贫,组织农业专家团队在农村地区开展种养殖知识讲座。四是文化扶贫,针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为他们赠送教辅书籍及体育器材。
(四)精准扶贫,一类一策
中原银行以“精准”为中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施策。对于有经营需求和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户,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对于没有经营能力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对带贫企业的支持为其提供劳动机会;对于失能的建档立卡户,通过“扶贫+光伏”项目支持带动其脱贫。2018年,中原银行将继续利用本土地缘、人缘优势,坚持“精耕中原、服务三农”的理念,实现“网点下沉、服务下沉、渠道下沉”,逐步实现“服务不出门、取款不出村、户户有授信、村村有网点”的目标,打造农村金融服务新标准,为河南省脱贫攻坚、让中原银行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数据源自中原银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