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

人人开放 才是大国模样(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15日   第 08 版)

  “只有把质量搞好,中国制造才能去‘山寨’、去掉比较低级的形象。”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记者听到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集团董事长雷军如是说。对媒体人来说,中国形象是老话题了,但在今天这个时候谈,却别有新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开放二字的意义无需多言。40年来,我们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中,一步步见证着国家变富、变强。

  如今我们来到了新的历史节点,新时代的中国应继续提升开放水平,拓宽开放范围和层次,已经是党的十九大和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出的明确信号。比如,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24次提及“开放”一词。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由于工作原因,我们频繁采访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更重要的是,读者遍布世界,所以对于全面开放迈向更高水平,本报记者不但举双手赞成,还认为有必要提高认识。世界的可以为我所用,而中国的本该就是世界的。这话的意思是,我们不但应当对世界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精华兼容并包,还应提升对中国产品、中国形象的要求。当我们生产一个产品,从圆珠笔芯到C919大飞机,心中应有这样的自觉性,它将代表中国形象。当我们拍摄一部视频,从一部广告到一部电影,应当心知肚明,这其中传递出的价值观,承载的文化魅力,就是别人眼中的中国。当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应当知晓,在我们的善意与友情背后,是世界对中国人的评价。

  正如每片叶子都带着树的基因,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着新时代的密码。

  至于在代表通道中,为什么是雷军在谈中国形象?这事也跟开放有关。小米手机早已走出国门,在许多国家畅销,在人口规模庞大的印度甚至已经是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你,我,我们手中的手机,心中的想法,笔下的句子,口中的言辞,都是中国形象。

开放发展:放开胸怀铸共赢
人人开放 才是大国模样(记者手记)
融两会·网友说
观《海外视点》览中国自信(融两会·微视觉)
责编:王 平 李 贞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