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两会是“协调”的天然场合(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12日   第 07 版)

  本次两会会期较长,但也已然过半。作为记者,虽然累些,但两会可以接触的采访对象之多,远非寻常日子能比。

  前天在人民大会堂三楼找位子,一看过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自己拉把椅子坐那——2米26的个子,确实没法在常规座位上挤。今天在大会堂一楼茶水区,一转身发现李书福,他掌舵的吉利集团刚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至于代表通道,从第一天的马化腾到今天的贾樟柯,想见名人,两会是最全的场合之一。

  同样能引起媒体兴趣的,还有很多不那么出名的代表委员,他们有些来自基层,有些在一线做科研,有些专注于服务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对于我们的发展议题来说,代表委员名气不太重要。

  啰唆这么多是想说,代表委员组成本身,便是新发展理念中“协调”二字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有许多对需要处理好的、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等等。这些关系中的每一方,都有不少直接参与其中的代表委员,那么两会这个场合,便是天然的“协调”之处。

  更为重要的是,大家每年此时聚在这里,各领域、各战线、各地区的代表委员们,能在自身的不同之外,于大会议题和小组讨论中,更加明确这些重大关系间如何协调、融合,如何统筹推进。

  比如这几天,我在会场听到西部省份代表委员频繁讨论如何让东部人才西移,而东部省份不少代表委员则正商讨如何帮助西部精准扶贫。在不少代表委员讨论教育中如何为中小学生“减负”时,也有人尖锐地提出,乡村教育仍是均衡教育短板中的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提醒大家,那就是必须增强发展中的“协调”意识。许多事物间不应是二元结构,应该是一个整体,发挥合力、共同发展。

协调发展:多头并进补短板
两会是“协调”的天然场合(记者手记)
融两会·网友说
3D动画《漫解两会》圈粉(融两会·微视觉)
责编:王 平 杨俊峰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