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

从中文班到敲开当地教育体系之门(华校故事)

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02日   第 09 版)

  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一角

  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课堂

  2017年12月30日,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前右)向孙晓帆(前左)颁发杰出贡献奖。

  汉字启蒙班学生在学习

  海外华文教育与华侨华人社会相生相伴、相依相偎,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各类华文学校达2万所,华文教师达数十万人,在校生达数百万人。为了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华侨华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个中酸甜苦辣唯有当事人可体会。

  自今日起,本版推出“华校故事”栏目,走近这些华文学校,倾听他们的故事。

  ——开栏的话

  

  2007年3月的一天,正在北京出差的王杰接到了爱人孙晓帆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孙晓帆哭了起来——因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校舍搬迁,搬家公司搬至一半坐地起价,加收800欧元费用。身为校长的孙晓帆以及帮忙搬校舍的学生家长同搬家公司发生冲突。“无论要多少钱,都给人家。”电话这头的王杰想的是“先保证安全”。

  “我在北京,她们在德国,安全第一。”时隔13年,已是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校董的王杰讲起当年为了找到合适的校舍东奔西走的故事,仍唏嘘不已。

  从2001年创立至今,汉园中文学校共搬过8次家,这只是其中一次。

  校舍搬了8次

  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创办的缘起是孙晓帆为了自己的女儿学中文。“当时女儿3岁,有两三千的识字量,这得益于孩子妈妈的早期中文启蒙教育。周围的朋友发现我们女儿的中文很棒,就说‘孙老师把我们的孩子也教了吧’。”在此背景下,小小中文班成立。王杰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批学生是12名。

  自创校以来,校舍问题一直是横在汉园中文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有一次租了培训机构的教室,周一到周五他们用,周末我们用。若碰到培训机构周末临时用教室,汉园的老师只能带着学生出去,到公园找个安静的地方,接着把课上完。”王杰回忆道。

  面临如此艰难的境地,王杰和孙晓帆也想过打退堂鼓,想过回国。但在学校艰苦的时候,搬了那么多次校舍,没有一个学生和家长掉队。“一直跟着我们,感觉像一个家一样,这让我们特别感动。20多年来,我们住在杜塞尔多夫,没挪过窝,就是舍不下这所学校。”

  时间来到2010年,当时汉园中文学校的师生加起来已近200人,租的是近火车站的一间私立学校。“附近环境较乱,有一次,孙老师下楼去隔壁复印店复印资料,一出门就被流浪汉带的一条大狗扑倒了,非常危险。”

  事后,王杰下决心要解决校舍问题。几经周折,选定了当地的一座二层小楼,长期租了下来,设了8间教室。这一年,被王杰称为汉园中文学校的“转折点”——校舍问题得以解决,学校注册为一所专业的语言学校。“现在我们的校舍是2016年租下的,教室扩到了13间,全部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截至去年年底共有学生626名。”王杰说。

  从12名学生到逾600名学生

  2017年12月30日,在德国北威州和杜塞尔多夫市政府联办的2018新春招待会上,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向孙晓帆颁发了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她带领汉园中文学校取得的成就。

  自创校以来,汉字启蒙教材均由孙晓帆编写,她所带的汉字启蒙班是汉园中文学校的特色并深受学生欢迎。课程开设12年来,是每学期报名人数最多的课。“也有其他中文学校的老师慕名到汉园来听孙老师的课。”王杰说。

  汉字启蒙班的学生是4岁的孩子,这既需要老师懂得儿童心理及心智发育特点,也需要老师了解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及特征。汉园的方法是通过儿歌、古诗、童话、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体裁与题材,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及实际能力因材施教,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中文。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注重协助家庭培养小朋友友好、尊老爱幼等品格。

  从12名学生到626名学生,从周末班到每天都设课,汉园中文学校靠的是实力和口碑。

  除孙晓帆编写的汉字启蒙教材外,汉园中文学校针对不同的学习者,使用不同的教材——《快乐汉语》《中文》等。“为了适应新移民的需求,针对高年级学生,汉园近年来新增使用了人教版的教材《语文》。”王杰说,“希望将孩子们培养成与国内同水平的高水平汉语人才。”

  在王杰看来,做华文教育,不仅需要创办者有教育情怀,也需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汉园有今天的成就,和中国的发展分不开,和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分不开。”

  建立中德双语公立幼儿园

  女儿学习德语的经历让王杰受到了启发——学习语言有黄金时段,他冒出一个想法:在汉园中文学校办一所中德双语幼儿园。当王杰向当地市政府提出办幼儿园的申请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他举行了一个讨论会。

  “你为什么要办双语幼儿园?”杜塞尔多夫市青少年局局长开门见山,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为了培养中德双语人才……”王杰同时讲了自己女儿学语言的故事。

  几轮问答下来,青少年局局长最后拍板。“王,政府来投资这所幼儿园,你参与管理,中文课由你们汉园中文学校来上。我们把它办得规模大一些。但是你得承诺,无论将来汉园中文学校搬到哪里,都得把这所幼儿园带着。唯一遗憾的是,你赚不到钱了,因为公立幼儿园都是免费的。”

  王杰的初衷是办一所私立幼儿园,没想到政府会投资。他对这位局长说:“您能帮我做成这么一件大事,是我们杜塞尔多夫华人的福分。”

  从2016年春天启动幼儿园申请到同年10月杜塞尔多夫职工福利协会和汉园中文学校举行签约仪式,中德双语幼儿园前期工作尘埃落定。这也是德国诞生的首家中德双语教学公立幼儿园,计划今年5月开园。据王杰介绍,该幼儿园共有30个招生名额,华人和德国人各占一半。

  王杰还透露了另一个好消息:“在州政府和市政府的鼓励和协助下,中德双语文理中学正在筹建中。”

  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落户杜塞尔多夫,进一步推动了学习中文的需求。德国北威州政府上海代表处在做招商引资的宣传时,汉园中文学校便在其中。“这儿有个很好的中文学校,你的中文不会落下。”

从中文班到敲开当地教育体系之门(华校故事)
王姣:播撒汉语种子
我的“国际化”生活
“一带一路”与孔子学院研讨会举办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